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子轩 孙 莹:勇立人工智能时代潮头 共谋法学教育创新之路——首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综述

冯子轩 孙 莹 中国高等教育 2023-01-13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中国高等教育”关注我们

论坛会场


2018年10月2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计130余人参加了论坛。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蒋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主持。与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冲击及改革、人工智能对法律职业的影响及应对、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前沿问题等展开了深刻地交流与对话,内容精彩纷呈、观点推陈出新、见解独到深刻,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描绘了理想图景、提供了现实路径。


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 谱写法学教育新篇章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务院于2017年7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人工智能+法律”横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赫然在列;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而完善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法学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切实积极响应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横向复合型人才、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的号召,法学教育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智能转型,勇敢的拥抱人工智能,密切的关注社会对法律服务与依法治理的需求变迁,从而推动法科人才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与环节的变革。西南政法大学于2017年12月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着力打造智能化法学教育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基础与理论、人工智能伦理与政策、信息与网络安全法、法律大数据及应用研究、人工智能与法律职业等五个方向重点建设。相信此次论坛对于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法学教育,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发展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


唐景莉总编在致辞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影响力广的颠覆性技术,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法学”的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意义重大。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整体推进,正在引发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这给法学学科建设、法律人才培养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在学科方面,如机器人的法律人格、自动驾驶汽车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问题、全自动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等问题对传统法律学科体系带来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介入人际社会,而形成新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应用于法律实务工作,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律所、智慧仲裁等智能应用不断升级,智能法官、智能律师等产品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在提高法律职业工作效率,创造法律职业岗位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法律行业。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人才培养需要我们适应智能化要求,法学教育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建构“人工智能+法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人工智能对教育模式的渗透,智能技术在教育方法、在法学中的广泛应用将对法学教育方法的变革、教学流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服务的改进、教育体验的更新、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方面面提出新的要求,法学教育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与变革。西南政法大学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关注人工智能和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对法学教育与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走在了研究的前列。

 

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处处长蒋后强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蒋后强表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与发展路径。西南政法大学的人工智能法学院就是在落实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中的政府管理智能化和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要求。希望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以本次论坛为基础,积极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建设,为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智库作用。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之机,共谋法学教育变革之道

 

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法律职业变革,势必要求法学高等教育从学科布局、科研研究、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层面进行全方位回应。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

《政治与法律》副主编陈历幸


《政治与法律》副主编陈历幸,分析了人工智能法学作为交叉融合的新兴二级学科面临的挑战以及面临的机遇,对未来努力的方向作出设想,对人工智能法学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教授指出,出于体系化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新知、打造人工智能法学学术共同体以及指导人工智能法学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需要,有必要增设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是融合了规则与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内涵的厘定、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体系的建构、学术队伍的汇聚等需要大家贡献聪明才智。

 

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芦雪峰

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树成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张光君


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芦雪峰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法律人应该是科学创新和人工智能运用的守夜人,并据此提出未来法学教育的三大前瞻性变化。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树成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为题,讨论“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本科教学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如何去应对”,对人工智能法学教育的实际发展提供了具体化的操作方案。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张光君教授以“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题,从“法学专业教育大变局”“中国的人工智能+法律”和“特色课程群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西政人在AI环境中对法学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问诊法律职业变革 共议法治人才培养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渗透、影响、甚至颠覆传统法律职业。与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影响法律职业的广度、深度及其应对措施各抒己见,亮点纷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胡向阳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尹超副教授

北京天同(重庆)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王晓雨律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胡向阳教授以“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与应对”为题,提出“研究人工智能对法律职业的影响”“研究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以及“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三点建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尹超副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职业变革与法学教育发展”为题,展示了其在法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北京天同(重庆)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晓雨律师以“未来已来,律师能否赢它”为题,幽默诙谐地指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律师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延伸人工智能新触角 开拓法学研究新领域

 

人工智能触角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延伸,给法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也由此拓展了法学研究的新领域。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华琳教授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华琳教授以“人工智能在行政治理中的作用及其法律规制”为题,从“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在行政治理中的作用”两方面结合现实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汪庆华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中心主任汪庆华教授以“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和法律规制路径选择”为题,追根溯源地解释了“什么是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就业、隐私、算法和偏见三方面带来挑战的观点,提出“人工智能法律规制需要体系化的思维”。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教授作为主题报告主持人,指出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科,它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社会理念,包括法律制度建设;人工智能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怎么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充分的警惕,使这种技术不被滥用,不会对人的生存带来根本的威胁,这是我们法律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我们必须坚持人的优先原则,任何技术发展都应当服务于人。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唐稷尧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教研室主任冯子轩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唐稷尧以“企业数据权的保护”为题,提出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表现形式的六个差距,并从刑法的角度对数据问题进行剖析。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教授冯子轩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治理转型”为题,展示了对治理面向转型思考的四个层面,即“标准治理”“合作治理”“平台治理”和“全球治理”。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革


西南政法大学刘革副校长在论坛总结中指出,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不仅应坚持走学科交叉融合之路,而且还要借力人工智能走法学教育智能化之路,更好地培育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0501yii123

编辑:李石纯

设计:马    杰

美编:王    瑶

视频:王弘扬

制作:王惠英

监制:李石纯

策划:唐景莉


思想,从这里启程!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