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11“”优惠“奥数化”少点套路多点诚信

2017-11-10 网络舆情


套路太深终将失信于消费者



“双11”即将到来,近日有网民研究多家电商平台发现,今年促销活动的内容规则,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变成了数学题——各类预售、红包、返现券、优惠券、定金膨胀、满减等优惠手段不一而足,令不少“剁手族”颇感烧脑,有网民吐槽,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为数学不好的人省钱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双11”的一些乱象得到抑制。不过,某些不良商家打着“双11”幌子侵害消费者的情况却依然存在。据国家发改委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促销优惠不实占涉及“双11”投诉的62%。

“双11”最吸引人的就是价格,但商品的成本相对刚性,要大幅度让利可能会让平台和商家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价格欺诈进行了严厉打击,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有些商家便想方设法规避法律风险。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平台和商家在打折规则上打起了主意,不断推出更为复杂的新规则。这些复杂的规则,不仅让消费者难以轻松购物,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一些所谓“满减”“预售”活动,让消费者躲开套路又落入陷阱。

“双11”打折规则“奥数化”,其实降低了消费体验,会失信于消费者。近来不断有消费者表示,不再参与“双11”,就是值得平台和商家反思的信号。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有必要在反商家套路上道高一丈。



严打酒驾也不能姑息“碰瓷”



原央视主持人郎永淳因酒驾被判拘役,成为最近关注的焦点。事情曝出之后,一直有郎永淳遭遇酒后代驾司机和碰瓷党串通敲诈的传言,不少网民也表示听说或遇到过类似情况,比如代驾司机借口不想进小区,最后一段路让酒驾司机驾驶,代驾司机同伙趁机制造事故。

对公民来说,一旦发生犯罪行为,哪怕情节轻微被免于处罚,也还是会留下案底,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大部分酒驾司机宁可被敲诈也不敢报警,“代驾碰瓷”者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这不仅是对敲诈勒索犯罪的极大纵容,更深层面上,这使法律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反而成为敲诈工具,挑战了法律权威。虽然酒驾是绝对的错误,但酒驾者同意代驾“早点下班”也是出于好意,“代驾碰瓷”者加以利用,无疑会伤害社会人际的信任感,降低人们的安全感,败坏社会风气。

实际上,早在代驾行业兴起之前,就有碰瓷团伙在餐厅门口盯梢,专找酒驾司机碰瓷的报道。要想不给碰瓷者机会,除了司机在“喝酒不开车”上不能有一丝侥幸外,还考验着司法机关的智慧,如何让受害司机敢于报警。这并非没有法律依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中明确,“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



“临时工”出事单位要担责



近日,重庆沙坪坝区出台《沙坪坝区整治“庸懒散”行为问责办法》,明确规定,“临时工”出了问题,不仅本人要被问责,单位也要被追究相关责任。这一办法适用于全区所有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干部以及临聘人员。

“临时工”近些年成了舆情热词,是因为一些执法部门主要处理的是基层事务,确实容易发生冲突,这些部门又有不少辅助人员,有时出了事不管是不是“临时工”所为,都由他们“背锅”。这经常引起公众诟病,要求一查到底,追究单位责任,问责相关领导。

“临时工”虽然不是公职人员,但其工作行为具有职务属性,单位及领导管好自己的人是应有之义。重庆的这一规定,倒逼了单位的教育管理之责,使有关部门的行为更加规范,符合民意及现代社会治理的诉求。



作者:本刊副总编辑   张 焕

来源:《网络舆情》 第84期  专  栏·舆情综述

页面编辑: 发行部 林敏瑜


参与读者调查问卷赢取

Kindle电子书



应对“网络舆论失真”现象的几点思考

虚假新闻为啥有人信?治理要四管齐下!

致亲爱的读者一封信

实习招募来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