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辩论赛,听听资深老师怎么说?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0-01

编者按

“德智杯”辩论赛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主办,全校共129人组成多支队伍参与。为将“德智杯”的成果推广给更多的同学,给热爱辩论的同学提供经验,民商法学院德智杯负责人之一毛同学专门特邀“青苗法鸣”公众号派驻编辑,针对同学们在辩论中所遇到的问题现场采访评委老师。其中:左开大老师是西政资历最老的辩论指导老师,景轶老师是校辩论队现任指导老师,王登辉老师是法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拥有多年法律实务经验。杨淦老师是民商法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对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

在此,青苗法鸣编辑部向民商法学院党团委,学生会,尤其是活动部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此篇推文能够给更多在辩论这条路上努力成长的同学们一些帮助。


与谈老师:左开大老师、景轶老师、王登辉老师、杨淦老师(排名不分先后。为方便阅读,以下采取简称)

问题目录


一、辩论赛创新赛制——二排制度

二、辩题与现实情况相左时如何处理

三、在辩论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怎样的基础条件

四、辩论是否是诡辩

五、如今的辩论是否已走向形式化

六、对辩论赛参与者的建议


一、辩论赛创新赛制——二排制度

小科普:以西政“德智杯”为例,二排制度是区别于传统辩论的制度。二排制度规定参赛队员分为两排,一排队员为传统的一二三辩(攻辩手通常为二辩),二排队员对应为一二三排。从立论环节开始与一般辩论赛相同,区别在于:二排队员只有在一个环节可以针对对方一排队员提问,但是不可以作答。其他所有环节均不可以发言,仅可与本队一排队员交流。


苗苗提问:请问各位老师怎样才能发挥出辩论赛中二排的作用,让二排打得出彩?以及推及到传统辩论,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左:毕竟,二排不是主角,它是个配角。前面的环节看着一环扣一环扣的比较紧了,一个二排突然出来提问,又不能回答,对对方来说好像有一种冷场的感觉。第二排这个设计,怎么有机地和前面衔接地比较好?真正凸显第二排要出奇兵,不是对前面问题的简单重复,要真正有杀手出来,那才精彩。二排不像质询环节,这种赛制可以进一步总结为怎么充分发挥第二排的作用。弄得好就是一种创新,有助于辩论的形式更加多元,弄得不好可能就适得其反,第二排成为累赘和附庸。

另一个方面,任何一场辩论赛之前,辩手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功课要做好,包括脱稿,尽量脱稿。两方都重要的前提下,为什么一方能够取胜?始终抓住在什么背景下比较,不是泛泛而谈,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任何一场辩论中,双方吃透辩题太重要了,因为我们辩论本身就是针对一定情景、一定背景条件来辩论的。


二、辩题与现实情况相左时如何处理

苗苗提问:针对政策辩即某政策是否应当推行之辩题,在现实政策已经推行的情况下,对于抽到持方为不该推行的那一方,他们应该准备的时候注意什么问题呢?

左:政策有倾向性,但是对于辩论来说,你选的哪一方,你就必须根据你选的那一方来立论。坚守你方立论的根据,这个辩论它是有一个游戏规则的啊,它不会受政策的倾向性所左右。就看你怎么辩,如果抽到正方,那你立论要坚定,它不是一个跟着政策去跑,那有什么意思呢?只能说政策肯定给我们带来一定倾向性的东西,但是无论我抽到反方了还是抽到正方了我一定要坚守我方的观点,去立论去分析

而且某种意义上,要跳出这个框架,不要受政策倾向性的影响。我举个例子,原来我们西政,曾经和西南农学院,打了一个辩论赛,我印象很深,那是在老校区,当时出了一个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结果我们西政抽到的就是英雄创造历史。这个教科书上写的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有定论了嘛,按理说这个已经有了定论了还辩论什么嘛,结果我们西政辩赢了啊,英雄创造历史辩胜了,辩论和这个现实有联系,但是它不能等同。

 

景:不是说谁赢了谁就是真理。


苗苗总结:就是说我们不能拘泥于它现在的定论,把自己从这个定论中抽身出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在辩论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怎样的基础条件

苗苗提问:很多同学认为辩论赛是有一个参与的门槛的,认为只有思维敏捷、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才可以参与,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有什么基础条件能够帮助各位同学在辩论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左:这和平时自己有一定关系的,比如说,平时我们同寝室的同学,你平时就要思辨嘛,平时就要经常在寝室讨论问题嘛,就要思考问题嘛,对大学生来说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应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平时要多交流,多沟通,平时要多思考问题,多甄别一些问题,多看书,多思考。看了书之后多交流

 

景:最简单的就是多看点书。比啥都强。

 

王:我认为就像是左老师说的,多看书。多看书首先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化别人的经验为自身的经验。不要只是局促在自己的亲生体验的直接经验中,要多用好间接经验。而且看的书多了,思路开阔了,你就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说我认为这个观点就一定正确,挑不出毛病,就不会有那种盲目的自信。

还有一个就是要深度思考,不管什么事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跟他有关系的你要想得到,跟他没有关系的或者别人认为没有关系的,你要想到他们之间的联系,想到他们之间怎么互相作用,而且你怎么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这样就比较容易出奇兵。

还有就是要习惯书面表达,比如说这次辩论赛中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比如“这个东西”等表述,这就是平时不习惯于书面表达,辩论赛的时候这应该算是口误。比如说我说话很慢,但是我都是书面表达,就不会出错误。想得深想得透,就能表达出自己思考的内容,这样至少不会差。

 

杨:我认为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很多人都认为辩论赛一定要是思维表达能力特别清晰的人才能参与,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这个认知应该去扭转,因为没有人天生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也不是辩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辩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关节就是各位老师所说的,你要有充足的这个知识储备,就是你需要的时候你能随时把它提出来。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还是要懂得聆听对方的观点,不然只是你自己表达能力很强的话你只是在自说自话。

 

苗苗总结:多阅读、多积累,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进行深度思考,辅之以书面表达练习。


四、辩论是否是诡辩

苗苗提问:我们现在部分同学对于辩论存有疑惑,觉得辩论的能力是徒有其表,禁不起推敲,训练还会浪费很多的时间,甚至有的同学会有一点诡辩的感觉,请问各位老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景:至于大学后才打辩论,我这么讲吧,参与辩论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就像你说的,他会诡辩,诡辩也是一种逻辑游戏呀。诡辩的人逻辑思维能力都特别强的,你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你根本诡辩不出来的,所以很多逻辑悖论都是为诡辩提供弹药的呀。所以你只要愿意,你就会有提升。

最怕的是什么,辩论是一种思维和表达的训练,是一种思维的游戏,怕的是把它当做思维的唯一。这个就麻烦了,我们打辩论的首先要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辩题说什么话。我们要讲语境的,但是有的辩手轴了,轴了就不好,但是你想,什么东西你轴了它会好,你玩什么游戏参与什么活动轴了会好,都不好。所以这不是辩论本身带来的,这是你太过于固执带来的,辩论不教人固执的我反复给队员讲,辩论教给人的是什么,任何一个辩题都可以从两方看,其实它不是教大家轴的,所以我们反复告诉大家,辩论赛是把一个真理剖开成两边,你们各占一边,通过你们的语言表达,打动评委

 

左:这个我有同感。比如说我们的陪练,陪练的水平是我们的队员在正式参赛的时候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陪练水平高,队员上台水平就高,往往就忽视陪练,因为陪练没有正式上场。就像景老师说的,陪练是你正式出场的相反的一方,他那方面如果准备很充分,他很刁钻,那么你化他的东西化的更好。

 

景:而且现在很多大型赛事小组赛阶段就是一个辩题,你打完正方去打反方,所以辩论赛本身就是要求你全角度的去看待问题,不能在一个角度上走极端。真的打得好的辩手你去看,他现在告诉你我站在正方我很厉害,他去反方也一样厉害。他思考的格局已经不一样了。

 

杨:我其实觉得应试教育和辩论其实没有关系。你会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应试教育它其实也是一个游戏规则,其实能把这个游戏规则玩儿好的人,辩论他也一样可以很优秀,就那种可以考试的人,他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很好。就是没必要觉得我学习成绩很好我就是不是只适合学习。

 

景:其实辩论玩儿的好的人是很会考试的。

 

苗苗总结:辩论是思维和表达的训练,却不是唯一。辩论的魅力在于让参与者站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目前的形式化、诡辩化问题不在于辩论本身,而在于对待辩论的态度和方法。

五、如今的辩论是否已走向形式化

苗苗提问:很多辩手认为辩论的注重点从内容逐渐到了形式,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左:辩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时,形式要求相对简单,所以当时着重还是在出论、深度内容这些方面。后来辩论赛多元化,有国际的比赛有国内的比赛,所以形式要求也比较高了,往往是思想上的重要之外如果没有这个技巧和形式的话,也很难体现这个辩论的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它逐步从重视思想前提到思辨逻辑前提之下,形式的提高我认为是反映一个辩论赛更加成熟的标志。当然这二者怎么拿捏好?这本身就是一种隶属,如果没有精湛的形式和技巧,那种纯粹的思想之辩,我认为比较枯燥,比较空洞,是比较简单的说教,不能真正体现辩论的魅力。当然,如果说你没有丰富的思想作为一个内核的东西,你完全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那也显得太浅薄。其实我们老师也达成共识,学生在辩论赛中,真正冷静下来想,还是要多看,这是功底的问题。多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不说十年功,起码得十天吧,这是硬道理,这是真本事。你功力不够,怎么辩都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准。所以还是要勤学好问。

 

苗苗总结:无论辩论赛的赛制如何变化,关键在于自身的硬实力,自己的思想和积累永远是最内核的要素。多和已经有实力的老师或者辩手交流,让自己的辩论实力“渐入佳境”。

六、对辩论赛参与者的建议

苗苗提问:各位老师能够推荐一些能够提升辩论能力的书籍、资源之类的东西吗?您对参与辩论赛的同学,有哪些建议呢?

景:很早以前,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就有名人说过一句话,说:“辩论赛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但是到了现在呢,这句话其实不一定对。有些人很有天赋,他读书可能没那么多,但是他在场上表达出来的东西很好,也有可能能赢。但是,辩论赛的胜利不一定是读书的胜利,辩论赛的失败一定是读书的失败,肯定是这样的。所以说,希望各位啊,尤其是我们现在的辩手,你们要先把这一块儿补起来。我们现在小辩手们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就在他对他的视野的范畴,完全不足以支撑他打一场比赛。大家举的例子,显示出视野的狭窄程度,都不说你要有多深厚的知识底蕴,信息量都不够。所以大家就算是不看书,你多上网,看看时事看看新闻,别一天到晚都在看剧,看综艺。你那怕看看时事看看新闻都好,你选一个门户网站,把他的社会版看完。但是说实话,现在有几个能够做到的呢?有几个能够坚持做下来呢?你不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的辩题都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的呀。你根本不了解这个环境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到时候拿什么去辩论嘛,全是学生视野,这个真的要不得,这是我最希望大家能够改进的,先不谈技术,先不谈其他的——你先了解这个世界,你了解了这个世界,不需要很深的去了解,但起码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你要知道,你再来说辩论的事情。先做到这一点再说。

 

王:建议就说四点吧:

第一,加强知识学习,要让肚子里面有货,嘴里能说得出来干货,说出来有分量,而不是干巴巴的。

第二,要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多练,多参加这些辩论的活动,多像师兄师姐和老师请教。

第三,要注意配合和节奏

第四,就是要注意细节。细节包括很多,比如说着装、头发、表情,还有站姿等等都需要注意。比如话筒矮了,你就把它端起来就是了嘛,为什么要人弯着腰去凑近话筒;还有不说话的时候做鬼脸,做一些非常糟糕的表情,这样给观众看着很不好;还有肢体语言,要适度,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夸张;点人问问题,一定要点那个语速最慢反映最慢的人回答,不要说任何一个选手都可以;还有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不能脱稿,我就感到很震惊。

 

杨:简单说两点吧:

第一点就是各位老师说的知识量的储备

第二点就是对待每一场辩论赛都要有充足的准备。不要做临场发挥的那种希望。一定要对事情的准备有这认真做事的态度。还有一点,选手还是应该在性格上经过辩论的训练要变得比较谦和,因为大家都感觉越是辩论就越是要激烈,其实不是的。我觉得辩论这个东西你真正入道之后就是两个层次,你和其他人之间都变得比较谦和,第二个层面就是你要跟自己和解,你要相信自己的观点,你本来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但是你站在这个立场你做了这件事情以后你要说服你自己。我觉得如果做到这两点的话,辩论带给你的利益远远超过你在学校获得的比赛的这种利益。

 

苗苗总结:老师们说的每一点都是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形成的宝贵经验,希望辩论er多多重视。


最后,除了四位指导老师以外,苗苗还特地采访了民商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刚强老师。程书记表明,辩论赛不应当成为一小部分人的活动,更应当成为大家活跃思维的方式。在民商法学院今后的活动组织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形式的比赛和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例如可以举办以寝室为单位的辩论赛等等。辩论的魅力和辩论的成果不应当由少部分人享受。学院欢迎大家参与更多的活动,也希望自身能够为更多的同学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最后希望德智杯能够同青苗法鸣一样,越来越好,成为品牌,越来越符合大家心中对于一个完善的完美的辩论赛的形象。


PS:最近一周,贴心的苗苗特地为您准备了一次设计青苗的机会

快告诉苗苗您的内心想法吧!

↓戳这里,设计青苗~↓


推荐阅读

邀请您,加入青苗法鸣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申洲倩、吴沁飞

本期编辑 ✎张睿哲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