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绽:从一场完美犯罪看美国刑事司法

青苗法鸣 2022-10-02

编者按:本文作者通过一部美国影片——《破绽》,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为大家展示了美国刑事司法的一个侧面。本文不失为广大读者开启英美刑法大门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与钥匙。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作者简介

赵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一名爱看电影的法学僧。


一、前言

身为一名刑法学研究生,笔者每每在观看此类讲述“犯罪”的类型片后,都会陷入沉思。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整部电影,会因其中的被害者的遭遇而痛心,会为司法办案人员的工作进展从毫无头绪到发现蛛丝马迹而心头舒展,也偶尔会对犯罪人选择犯罪的动机而感到唏嘘不已。此篇文章虽然形式上是观后感,但于笔者而言更像是一场思想实验,即思考如果我是剧中人,我会怎么做。回到正题,本篇文章将从两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对电影的剧情简述,即是了解本文所讨论的对象。第二,对影片中所涉及的两次犯罪指控“未遂谋杀罪”与“一级谋杀罪”分别从犯罪要件和排除抗辩事由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二、电影剧情简述

这部电影讲述了了一个关于“完美犯罪”的谋杀案件。影片中的两大主角正是该案的诉讼程序中涉及到的两方人物,即刑事被告人泰德与公诉律师威利。此案中刑事被告人是一名高智商,思维缜密的犯罪人,而公诉律师年轻有为,但内心对于完成这个“看似简明”的案件有些急躁。在影片中,二者的博弈过程经由二者的精湛演技使得此案愈发显得“复杂”,甚至是“毫无破绽”。在泰德枪击了其妻子后,到泰德向警官“承认罪行”并顺利到法庭审理环节。整个案件的发展进程似乎正如泰德所设计的机械模型一般顺利推进,毫无偏离。并且,泰德以放弃使用辩护律师,由他自己亲自应诉,并放弃“初步侦讯权”来加快刑事诉讼进程。而在后续的案件进展中,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泰德犯了罪,但由于泰德在法庭上的提出其妻子与该案的主办警官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并提出了“毒树之果” 原则(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以之否认了定案证据“口供与签名的自白书”。泰德充分利用制度上的形式公平而合理合法地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即其被指控的“未遂谋杀罪(attempted murder)”。并且影片的最后段当泰德与公诉律师再次对峙时,泰德提出了“一罪不两判”原则,以此脱离罪责。但公诉律师找到了关键的证物“死者颅内的子弹”,并提出以“一级谋杀罪(first-degree murder)”重新对泰德起诉,最后影片在并未告诉观众答案的方式下给出了开放式的结局。


三、电影中的法律

(一)关于未遂谋杀罪(attempted murder)的分析

1. 犯罪要件

本罪名所涉及的是谋杀罪的未完成形态,本罪涉及两个法条:加州刑法187条:Murder is the unlawful killing of a human being, or a fetus, with malice aforethought.(谋杀是指以预谋的恶意非法的的杀害人类或者婴儿);加州刑法第664条:Every person who attempts to commit any crime, but fails, or is prevented or intercepted in its perpetration, shall be punished where no provision is made by law for the punishment of those attempts.(任何试图犯罪的人,如果犯罪未遂,或者被阻止或在犯罪中被拦截,均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与任何犯罪未遂一样,谋杀未遂的要素是犯罪的具体意图与直接但无效的行为。[1]


(1)犯罪的具体意图

从影片中情节呈现,能得出泰德的犯罪意图:杀死他的妻子。具体细节如下,泰德在察觉到其妻子出轨后,经过周密的计划(以根警官调换手枪的形式)获得了凶器,并且朝其妻子正面脸部开枪,在其妻子中弹倒地血流不止时,泰德冷静地将其移动至其他位置,且放任其流血(处于危急状态中),泰德并用枪声吓走了赶过来询问情况的园丁的行为,表明了泰德不希望他人对其妻子进行救助,换言之,表露了泰德对其妻子死亡结果的放任心理。且当时泰德并未处于醉酒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状态,故能够得出被告人明知死亡结果“十有八九”(substantially centain—充分的肯定性)会发生,满足蓄意(intend)的要件[2]。


(2)直接但无效的行为

由于未遂谋杀罪是谋杀罪的未完成形态,但必须是已经开始实施谋杀罪,或者说,已经朝着完成谋杀罪的方向实施了一段谋杀罪的行为。[3]泰德在用手枪枪击了其妻子脸部的行为,即表明泰德已经以作为方式实施了谋杀罪的行为,泰德并用枪声吓走了前来观察情况的园丁,并在镜头中冷静地拾取了弹壳,烧掉身上的衣服,清洗身上的血迹,销毁了所以有关的实物证据的行为,是泰德对于自身杀人行为的掩饰,上述的行为符合《模范刑法典》有关实质步骤说(substantial step)的立场,[4]即满足直接(direct)的要件。


对未遂谋杀罪的行为符合直接(direct)判断后,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证明其对无效性(ineffectual act done toward its commission),换言之,即未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此处需要探讨的是法律上认定生命的“终止”的标准。在医学技术进步巨大的今天,“传统的心死亡和肺死亡概念已经不适应当代的生活需要,新的死亡概念应是脑死亡,即脑机能已经不可逆转得停止。诊断的综合标准是:脑反射消失、脑循环停止,脑电图检查呈大脑电波沉默”。[5]影片中,被害人被医生判断并未死亡,存在脑电波即表明被告人的谋杀行为并未达到其目的,即满足无效性要件(ineffectual act done toward its commission)。


2. 排除抗辩事由

刑事抗辩事由包括责任能力抗辩事由、正当性抗辩事由、可原谅抗辩事由、程序性抗辩事由和宪法性抗辩事由。[6]影片中第二次开庭时,提到当时泰德并无醉酒,头晕或者听力受损,即其不存在责任能力的抗辩事由事项。至于正当性抗辩事由或者可原谅抗辩事由中包含的“防卫自身”(self-defense),防卫他人(defense of others),防卫财产(defense of property),执行法律(law enforcement),维护权威(maintaining authority),被害人同意(consent by victim),胁迫(duress),紧急避险(necessity),认识错误(mistake)和执法陷阱(entrapment)情形,影片中没有情节显示,即被告人泰德不存在正当性抗辩事由或者可原谅抗辩事由。


关于“宪法性抗辩事由”,表现的是美国宪法对刑法的制约关系,且美国宪法对刑事司法的审查制约也被成为“正当程序”(due process)。该种抗辩事由内涵丰富,涉及本影片中“未遂谋杀罪”指控的就有“毒树之果原则”(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7],或称“非法证据排除”。[8]“毒树之果”学说是排除规则的产物。排除规则规定,从非法逮捕、不合理搜查或强制审讯中获得的证据必须排除在审判之外。根据毒树理论的成果,如果证据是通过非法逮捕、不合理搜查或强制审讯而获得的,则也不在审判范围内。与排除规则一样,毒树之果理论主要是为了阻止执法部门侵犯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本片中,泰德指出了办案警官和他妻子通奸的事实,并遭到过办案警官的殴打。依照“正当程序”,该警官对该案的查办是需要“回避的”,但该警官并未主动要求回避,并参与了对关键证物“口供与签名的自白书”的收集过程,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该证物是需要排除使用的,因“判定谋杀罪不能单凭被告人口供,而且不合法定程序的口供不能作为证据”[9]。在没有找到其他证物“实施杀人行为的枪械”情况下,泰德的抗辩事由成立,泰德当庭无罪释放。


(二)关于一级谋杀罪(first-degree murder)的分析

1. 犯罪要件

关于一级谋杀罪的认定仍然需要从犯意(mens rea);犯行(actus reus);犯意与犯行之间的同时性或一致性(concurrence);因果关系(causation)要件展开分析。加州有关法律列举了一级谋杀罪的行为模式。[10]


(1)犯意(mens rea)

在对泰德的第二次犯罪“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证明其“犯意”的核心问题是证明行为人杀人时怀着杀人的目的,根据致命武器原理,泰德举起枪,向自己妻子头部瞄准,扣动扳机后子弹击中了被害人的头部,那么就可以合乎逻辑的得出结论,泰德主观上存在犯意。                                               


(2)犯行(actus reus)

针对犯行这一要件,泰德实施的行为有二,其一是前行为“枪击”,其二是“依据申请停止对其妻子的医疗服务”。这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3)犯意与犯行之间的同时性或一致性(concurrence)

“同时性”的第一个层面指犯意与犯行间的同时性,即“同时性”必须发生在犯意与犯行之间,而不是犯意与危害结果之间。且同时性可针对作为危害结果法律原因的任何行为。第二个层面指犯意与结果之间的同时性。但实际的结果不一定与犯意形成精确的对应。[11]在本案中,这种一致性是符合的,即被告人开始蓄意枪杀被害人,但杀人未遂,被害人因为前一行为陷入昏迷状态,其生命权被被告人掌控(泰德作为丈夫对是否继续维持被害人的生命享有权利),最后由被告人选择终结了其生命。


(4)因果关系(causation)

如果要求行为人对某一危害社会的结果负责,首先就要查明这一结果是由他的行为引起的。针对如何判断因果关系,存在多种学说,如条件说,原因说,相当说,相当因果关系说,近因说,预见说等。美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就总体而言,采取的是注重实用的双层次原因学说。本案中,泰德开枪导致妻子重伤濒死的行为和申请拔掉妻子呼吸机的行为共同导致了妻子死亡的结果,根据事实原因的but for公式,如果没有泰德开枪和申请拔掉呼吸机的行为,就没有妻子死亡的结果。虽然申请拔掉呼吸机的行为看似是合乎法规的行为,但是结合泰德之前的行为,应当作为导致妻子死亡的原因之一。故应当泰德的行为与其妻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2. 排除抗辩事由

在第二次指控中,泰德提到了“一事不二审” (the “Double Jeopardy” principle)作为宪法性抗辩事由,对于责任能力抗辩事由、正当性抗辩事由、可原谅抗辩事由、程序性抗辩事由并未提及。关于“一事不二审” 是英国法多个世纪前就已确立的原则。如所周知,美国法律源自于英国法,所以都保留了这项人权保障原则。而美国较早脱离英国,独立发展后进一步把“一事不二审”规定进了美国宪法。即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不得因一个罪行使人二次陷入危险”。[12]最后影片以开放式的结局结束,并未告诉观者一个明确的答案,即泰德是否被判有罪。且不去深究结局为何,对“一事不二审”原则存在进一步讨论其内涵的空间,将所有受过审判的刑事案件不再次审理,是不是真的能达到客观上的“公平正义”呢,参照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州在 2006 年通过修改修订了一事不二审原则。其新州的新法规定,对于最高能判无期徒刑的重罪,如果有 “fresh and compelling evidence”(新的关键性证据)出现,检方可向最高法院申请第二次审理该案件。由此给予司法者一定的裁量空间,可能不仅体现的是对犯罪者的震慑,更是对受害者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Witkin, Cal. Crim. Law 4th Crimes--Person § 110 (2020)

(c) [§ 110]Attempted Murder., 1 Witkin, Cal. Crim. Law 4th Crimes--Person § 110 (2020):As with any criminal attempt, the elements of attempted murder are (1) a specific intent to commit the crime, and (2) a direct but ineffectual act done toward its commission.

[2] 参见夏勇:《英美刑法—五国刑法论要》,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128页。

[3] 同前注

[4] 参见前注[1],第129页。

[5] 储槐植,江溯:《美国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2页。

[6] 前注[1],第112页。

[7] 毒树之果原则:The "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 doctrine is an offspring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The exclusionary rule mandates that evidence obtained from an illegal arrest, unreasonable search, or coercive interrogation must be excluded from trial. Under the 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 doctrine, evidence is also excluded from trial if it was gained through evidence uncovered in an illegal arrest, unreasonable search, or coercive interrogation. Like the exclusionary rule, the 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 doctrine was established primarily to deter law enforcement from violating rights against unreasonable searches and seizures.

[8] 参见前注[1],第116-126页。

[9] 储槐植,江溯:《美国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5页。

[10] 1. [§ 117]In General., 1 Witkin, Cal. Crim. Law 4th Crimes--Person § 117 (2020):

Definition. Under P.C. 189, first degree murder is murder perpetrated by any of the following:

(a) Lying in wait. (See infra, § 131 et seq.)

(b) Torture. (See infra, § 138 et seq.)

(c) Poison. (See infra, § 146.)

(d) A destructive device. (See infra, § 147.)

(e) An explosive. (See infra, § 147.)

(f) A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See infra, § 148.)

(g) Knowing use of armor-piercing ammunition. (See infra, § 149.)

(h) Any other type of wilful, deliberate, premeditated killing. (See infra, § 119 et seq.)

(i) Discharging a firearm from a motor vehicle with intent to kill. (See infra, § 150.)

(j) Killing in the perpetration of, or attempt to perpetrate, specified felonies (see infra, § 151 et seq.).

A murder in the course of one of the listed felonies is necessarily of the first degree.

[11] 参见前注[2],第110页。

[12]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s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


青苗法鸣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专题征稿

一、长期征稿:

主要推送法学、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类、思想类稿件,体裁不限,论文、时评、书评、影评、案例分析、译文等皆可。

以来稿质量为采用之标准,欢迎篇幅适中、论证详实、观点独到的稿件,来稿字数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不对作者身份做要求,鼓励本科生练笔发声、交流进步。

为规范用稿,提高编辑质量和效率,来稿请以Word文档通过附件发至投稿邮箱:qmfmbjb@163.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投稿青苗法鸣”,邮件正文中附上150字内的作者简介(内容不限,需包含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亦可附上照片)。对于所收稿件,我们会尽快安排评审,并在3天内回复审稿结果。


稿酬等详情请点击:累计5000人投稿的平台征稿了


二、专题征稿:

1.针对本次的短期专题征稿,我们将对收稿文章的基础稿酬提高200%,激励性稿酬不变。收稿的质量要求仍保持不变。务必在来信标题中注明“投稿青苗法鸣+专题征稿+xxxx”。期限及文章要求请点击:(此处插入超链接:投稿,一键擦亮你的520曝光值)

2.本轮专题征稿聚焦的主题

1) 民法典时代的民法学术与实务

2) 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律问题

3)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理论与实务问题

4) 同性情侣同居期间的人身与财产关系

5)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法治建设史

6) 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法治发展

7) 以骑手为例的新型劳务(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

8) 离婚冷静期适用的理论与实务分析



本文责编 ✎ Zorro

本期编辑 ✎ 张睿哲



推荐阅读

稿酬有多好?够买一箱钟薛高!

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如何才能实现部门法协同治理?

8700万元ד青眼白龙”×司法拍卖:恶意抬价的法律后果

“看破不说破”:一种基础隐私规范

“4厘米枪形钥匙扣案”该被定罪吗?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