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壮士,一起干了这杯蟑螂奶?

EVEE 科学大院 2023-09-21

温馨提示:本文有关蟑螂图片已进行了处理,请放心阅读。


蟑螂能产“奶”,营养甚至还是牛奶的3-4倍?这消息,要不是看了论文,咱还真的不敢相信。


壮士,请饮此蟑螂奶

 (图片来源:express.co.uk)


既能胎生,又能产“奶”,

这种蟑螂不一般


说起蟑螂“奶”,大部分伙伴估计都想敬而远之,但说实话,这种蟑螂“奶”还不是咱们想喝就能喝上的。


在几千种蟑螂中,目前已知的能产“奶”的“小强”只有一种,这种蟑螂学名叫作Diploptera punctata,中文名叫作太平洋折翅蠊,是一种匍蜚蠊科甲蠊属的中型胎生蜚蠊,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澳洲、萨摩亚、夏威夷与中国西南部(云南、广西、海南)至东南亚一带。除了能够产“奶”,这种蟑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特性其实是胎生


不怕虫者,可点击空白查看图片↓

太平洋折翅蠊

(图片来源:insectimages.org)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这是一种胎生的蟑螂。


事实上,胎生并不是哺乳动物的专利,在一些鱼类和爬虫类动物中,直接产崽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这些胎生动物会将卵在体内孵化,再生下小宝宝,也就是所谓的卵胎生(ovoviviparous)。对于蟑螂,卵胎生也有报道,不同于大部分蟑螂产下卵鞘就不管不顾,一种学名叫作Rhyparobia maderae的蟑螂就会将卵鞘留在雌性的体内,母体会为胚胎提供保护和水分,但不直接供给营养。


难道太平洋折翅蠊的胎生还有啥不一样吗?


确实,比起卵胎生,太平洋折翅蠊繁殖的方式称作胎生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卵胎生的物种而言,胚胎的发育仍然依靠卵自身所贮存的卵黄,与母体基本没有物质交换关系。但在太平洋折翅蠊的卵中,卵黄的含量特别少,甚至几乎没有卵黄,胚胎由母体直接滋养。故而 “负责”这两个字可能贯彻了太平洋折翅蠊的一整个生育过程。


得益于太平洋折翅蠊体内的特殊器官——育雏囊(brood sac),它们可以将产卵、育儿一把抓,从而提高宝宝们的存活率。这个“育儿袋”是一种很特殊的器官,可以行使假胎盘和子宫的功能,太平洋折翅蠊的小宝宝就在这个育雏囊中发育,在大约两个多月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成长为若虫,然后再由蟑螂妈妈生产出来~


不怕虫者,可点击空白查看图片↓

在产崽的太平洋折翅蠊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不知道大家和笔者是不是有着同样的疑惑,一只蟑螂妈妈的育雏囊居然可以塞下这么多蟑螂宝宝,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对于太平洋折翅蠊妈妈而言,育雏囊的作用不仅仅是收容这些蟑螂宝宝,这个独特的器官还可以分泌一种“乳状”的成分,用于给蟑螂宝宝们哺乳~


如此这般,不禁让人感慨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啊!


高营养,蟑螂“奶”一杯更比三杯牛奶强


说起哺乳,对于太平洋折翅蠊而言,这个“乳汁”和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蟑螂“奶”在被分泌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一种蛋白质乳液,在被胚胎吸收之后,就会在胚胎体内转换形态,以蛋白质晶体的形式保存在胚胎中,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晶体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糖,就像是完整的食物,可以供给胚胎发育的营养消耗。


因此,科学家们所见和所得的蟑螂“奶”其实是一种晶体。


蟑螂“奶”晶体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大家不妨想想,固体的营养浓度比起液体来高的肯定不是一点半点啊。


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母亲的无私供养,太平洋折翅蠊若虫体内的营养浓度增加了60多倍,这使得其胚胎发育过程只需要不到两个月,而且若虫的体格还个顶个的大,比起非胎生的蟑螂种类不要强太多啊~


2016年,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的科学家在为期十年的努力之下,终于搞清了这种蟑螂“奶”蛋白质晶体的结构,甚至分辨率还达到了原子层面。除了解开晶体结构,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在这种蛋白质晶体中还含有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


如果想要直观地量化这种蟑螂“奶”有多给力,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和牛奶做个比较,根据相关研究,在等量情况下,蟑螂“奶”提供的能量是普通牛奶的3-4倍,堪称“超级食品”


说起高能量的动物奶,这里插句题外话。


能产奶的非哺乳动物可不止有蟑螂哦,还有一种蜘蛛也能产奶(戳这里查看神奇的大蚁蛛)。具体而言,大蚁蛛在幼蛛孵化后,会在腹部生殖沟分泌一种乳白色的液体,也就是研究人员口中的蜘蛛“奶”,只有吃了奶的蛛宝宝才可以顺利“长大成蛛”。


大蚁蛛腹部生殖沟以及生殖沟分泌的蜘蛛“奶”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根据科学家们的分析,蜘蛛“奶”的蛋白质的含量竟然可以达到牛奶的4倍,而脂肪和糖类的含量则低于牛奶,如果味道再好一点,简直是健身达人们的福音啊~


能量虽高,但“取奶”可并不容易


虽然蟑螂“奶”、蜘蛛“奶”所含的能量远高于牛奶,但这些高能量动物奶想成为可供大家消费的食物依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大家可能不相信,发现蜘蛛“奶”的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没有品尝过蜘蛛“奶”。要知道成年蜘蛛的体型大小只有6到7毫米左右,每一只大蚁蛛母亲每一次挤出来的奶,只有大约1-2微升,还不够咱塞个牙缝。


比起蜘蛛“奶”,蟑螂“奶”的产量还高上那么一些,不过比起挤牛奶,获取蟑螂“奶”的过程还是十分繁琐:研究人员需要把蟑螂胚胎从母体中取出,再将滤纸放进育雏囊中才可以获取到液态的蟑螂奶,即便是结晶的蟑螂“奶”,也需要将蟑螂的胚胎切开才可以获得。据报道,要生产出100克结晶奶需要至少“解剖”1000只蟑螂。虽然目前“养蟑取奶”的可行性还比较低,但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研究,试图用酵母来大量制造折翅蠊生产的营养结晶体。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生产蟑螂“奶”的技术难度,笔者觉得大家更难克服的或许是自己的心理障碍,毕竟小强这东西…


如果蟑螂“奶”在未来的某一天上市了,大家愿意干上一杯吗?


参考文献:

[1]Jennings, E. C., Korthauer, M. W., Hamilton, T. L., & Benoit, J. B. (2019). Matrotrophic viviparity constrains microbiome acquisition during gestation in a live‐bearing cockroach, Diploptera punctata. Ecology and evolution, 9(18), 10601-10614.

[2]Banerjee, S., Coussens, N. P., Gallat, F. X., Sathyanarayanan, N., Srikanth, J., Yagi, K. J., ... & Ramaswamy, S. (2016). Structure of a heterogeneous, glycosylated, lipid-bound, in vivo-grown protein crystal at atomic resolution from the viviparous cockroach Diploptera punctata. IUCrJ, 3(4), 282-293.

[3]Chen, Z., Corlett, R. T., Jiao, X., Liu, S. J., Charles-Dominique, T., Zhang, S., ... & Quan, R. C. (2018). Prolonged milk provisioning in a jumping spider. Science, 362(6418), 1052-1055.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蟑螂:凡杀不死我的,必会使我更强大 >>

蟑螂何止是“小”强 >>

有的昆虫妈妈,生出来的娃娃... >>

你捏死的虫子会痛吗? >>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