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迄鸦片战争,下至2021年,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沧桑剧变——​看到过去,想到未来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苍山夜语
2024-09-05

影像来源:《壹玖壹壹》| 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代的珍贵影像记录

 
伟大的影像一定是凝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让人看到了它的过去,想到了它的未来。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

旧中国在历史上经历的痛苦与贫困,新中国在几十年前经历的曲折与动荡,现代中国40多年来经历的奋斗与蜕变,所有这些都会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历史照片中。这些是中国社会进程的真实记录,为文字无法保存的场景提供了主要依据。

胡适曾给一本关于中国题材的摄影集题词说:“觇国之道要在求了解,见怪不足怪,见可鄙薄亦不必嘲讽。要认清这都是供我们了解的资料,嘉华露君此册不但可助我们了解自己,又可助世人了解我们,故可宝贵。”

真实的历史影像,极具视觉冲击力,有时甚至能直接颠覆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伟大的影像之所以宝贵,正在于它们可以“助我们了解自己,又可助世人了解我们”,看到我们的过去,想到我们的未来。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一套绝版影像经典——“影像中国”系列,为通过影像了解中国历史的书友们献上一份大礼。通过《壹玖壹壹》《昨天的中国》《中国的颜色》《稍息》《上海》五本书,2000余张珍贵的历史影像,直观而立体地呈现了上迄鸦片战争,下至2021年,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沧桑剧变。

影像来源:《壹玖壹壹》| 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 

 
“影像中国系列”非常受书友欢迎,但其实在看到这套书的样书之前,书店的很多编辑都有一个疑问,在今天这个一台手机随手就能拍摄的"影像大爆炸"时代,一套“影像经典”还能有什么魅力?
 
之前,在向很多不熟悉本书的书友推荐这套影像经典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之前一样,有着类似的质疑与顾虑,反映最多的就是以下三个:
 

▌质疑一:“对近代史都滚瓜烂熟了,为什么还要看这套影像中国?”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也最有关的历史,莫过于近代史了,光上学期间就要完整的学上三、四轮。踏上社会以后又从别的书里,甚至互联网上,把以前的推翻重新学了一轮。
 
学了这么多次,对重要的事件几乎倒背如流,差不多都能给别人上课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再读一套影像经典呢?

事实上,对于现代人来说,过去的历史只是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而文字和影像其实都是历史认知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面相。而且对于叙述一段历史来说,在文字到达不了的地方,影像往往更有力量。

影像来源:《中国的颜色》

文字是抽象的,文字记录的信息,需要大脑复杂加工后再具象化,因此,文字更擅长记录“概念”。而影像传达的信息,是先具象,后抽象,它往往将深刻的历史真相,凝聚在直观的“图像”之中。

这一先后顺序的不同,带来的价值也截然不同:

◎ 稀缺影像,填补文字所无法记述的历史遗憾”

在人类历史中,因战乱、限制、封杀等种种原因,许多历史事实,文字往往无法表达与记述。

因此,稀缺的历史影像,往往是在填补文字所无法表达与记述的“历史遗憾”,

在"影像中国"系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影像,有近三分之一是首次公开披露,五本书中的大多数影像,迄今依然鲜见于互联网——不但涉及晚清、民国、内战、更有60、70年代、改革开放等几乎整个近代史的所有关键节点。

影像来源:《稍息》| 记录改革开放之初普通人小心翼翼的生活

◎ 用读图的方式经历百年沧桑,书架上无可替代的“影像经典”
 
打开这套"影像中国系列"——厚重细腻的手感,加上8开、12开的超大开本(约两张A4纸大小),一盏灯、一本书,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相互阐释,沉浸其中,目光、触觉、阅读交互,用读图的方式经历中华百年沧桑,堪称一套可传家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博物馆"。

因此,无论书架上有多少种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这套"影像中国"都是无法替代的唯一,值得每个华人家庭收藏。

影像来源:《昨天的中国》| 记录转型时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质疑二:“这套书的作者,都是外国人,他们懂什么中国?”
 
相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外国人可能确实没有这么了解中国。
 
但我们可以将中国想象成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中国人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外国人在房间外头,只能透过窗户看见屋里的景象。
 
中国人可以告诉你屋内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外国人才能告诉我们,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的历史影像里,绝对无法缺少外国的记录者——因为,他们记录的往往是我们习以为常,却至关重要的。
 
比如《壹玖壹壹》《上海》两卷的编著者,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华人摄影师刘香成,他1976年被《时代周刊》派驻北京之行,就被陈丹青评价为:"一举终结了此前西方的中国影像",影响了西方整整一代人看待中国的方式。


影像来源:《中国的颜色》| 第一次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

“影像中国”系列的其他几位作者,无论是因随前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因此成为了第一个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外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还是因童年时一个关于中国的梦,从法国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定居,是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大师后,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30年)、地域最广(几乎整个中国)的西方摄影师阎雷。

其实他们与刘香成一样,正因为带着的都是“外人”的眼光,才能在突破“禁区”的时候,通过真实且具有历史力量的影像,还原出整个中国社会最隐秘、毫无修饰的历史。



▌质疑三:“靠这一套书就能读懂中国的百年剧变?”

有人说读历史,就是学会引经据典,给人讲故事有说服力,这样读历史当然有益处。但是如果是这样,自己看看故事书就好了,没有必要系统学习。
 
还有人讲,学历史是以史为鉴,这也没错,但实际上历史中发生的事情,很难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重复,历史里面可借鉴的、重复使用的做法其实并不多。
 
事实上,读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为了看清未来的趋势。

《壹玖壹壹》内页展示 | 中国艰难的现代化之路:李鸿章试乘火车考察铁路

一套书能全景展现近代中国的百年剧变,更重要的是用一种兼具时间深度和空间广度的历史视野。
 
“影像中国”系列的5卷本,借用摄影术语来说——正是远景、中景、特写兼具,内在眼光,外在眼光互证的一种全新历史视野: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视野,书中一张张孤立的影像才能相互联结起来,既有充满动态与冲击力的影像,也有深刻而独到的文字讲解,与其说是影像集,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充满种种细节的纸上历史纪录片。

《上海》内页展示 | 记录一座城市30年的沧桑巨变

影像中国系列,为了给收藏"影像中国"的读者带来超预期的体验,不仅对老照片采用了最新的影像修复调整技法,其中几本,为了留存住最好的表现力,更采用了目前已绝版,日本百年企业王子制纸专供顶级画册使用的哑粉纸张,做到了不计成本。

马英九选购“影像中国”系列之《壹玖壹壹》

"影像中国"系列完整版一经问世,即被业内奉为经典。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品鉴"影像中国",让时光变得更久远,世界变得更博大:




推荐阅读:
49年以来最真实、最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时代的好坏
刘香成:那个时代,全世界关于中国的影像60%都是我拍的
稀缺影像,填补文字所无法记述的“历史遗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苍山夜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