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陈莹、井茁:“台上坐着主席团”类构式的语料库解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汉语“位格⁃动词⁃主语”构式的非常规语序及信息结构

陈莹1  井茁2

1. 南京理工大学   2. 俄勒冈大学


摘    要Chen & Jing⁃Schmidt(2014) 通过句子填空实验 语[LVS]”构式里动词语义的能产性及其语法体的限定性。本研究通过改进 Bencini & Goldberg(2000)的句子归类任务,发现汉语母语者不以动词相似性,而是以语序作为归类依 据,将 LVS 归为一类,可见汉语母语者对该构式非常规语序的敏感。汉语作为 SVO 语言, [LVS]构式非常规语序使其在话语中承载着非常规的信息状态。随后的语料库研究以[LVS] 构式的动词高频词“出现”为例,发现[LVS]构式中的后置主语大多为不定指指称,体现其话语 新信息状态,这一现象正好归因于该构式做为汉语句子的非常规语序。

关键词主语倒装构式;语序;信息状态;不定指

基金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韵律感知和产出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19BYY043) 的阶段性成果。

文献来源:陈莹,井茁.汉语“位格-动词-主语”构式的非常规语序及信息结构[J].现代外语,2021(3):372-383

本文转自:语言学通讯


01

引言

语言类型学普遍认为,常规语序为“主⁃动⁃宾”的 SVO 语言中,[SVO] 构式的 主语 S 被默认为主导话题或承载旧信息,而非常规语序的[VS]构式则赋予主语新信息 (Sasse 1987; Lambrecht 1994)。汉语的常规语序是 SVO(Light 1979; Sun & Givón 1985),其他非常规语序用于承载非常规的信息状态 (LaPolla 1995; Jing⁃Schmidt 2005)。汉语一语习得研究表明,SVO 语序在儿童早期句法发展 中占主导地位,这与其它研究发现的非常规语序直到童年阶段后期才产生的现象一致(Erbaugh 1992)。汉语 VS 语序的句式被赋予各种名称。Li & Thompson (1981: 509⁃519) 称其为“呈现句 (presentative sentence) ”,使用存在和置物动词, 例如(1)或者(2)中的趋向动词:

(1) 城里有公园。

(2) 来了一个客人。

LaPolla(1995:311⁃321)基于 Sasse (1987) 区 分“ 实 体 中 心 呈 现 句 (entity ⁃ central presentative sentence)”和“ 事 件中心主题句 (event ⁃ central thetic sentence)”。因为两者都不存在话题与论断的信息切割,Lambrecht(1994) 将两 者都归在主题(thetic) 信息结构这一大的范畴之内。事件中心主题句的典型例 子是陈述天气,其中倒装的主语名词和动词共同构成语义单位,指向一个整体 事件,例如:

(3) 出太阳了。 

事件中心主题句还包括“领属主语句 (possessive⁃subject sentences)”,可以推 断出主题 NP 和倒装主语之间的所属关系,例如:

(4) 他死过一匹马。 

Yip & Rimmington (2004: 297) 使 用 了 更 模 糊 的 概 念“ 叙 述 句 (narrative sentence)”,表明主语的“出现”或“消失”,分别如(5)和(6)所示:

(5) 屋子里跑出来一个面孔圆圆的孩子。

(6) 上午下了一场大雨。

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以“存现句”或“存在句”来命名 LVS 句式,把“句首位格”定性为 VS 句的显著特征 (张新华 2007; 温锁林、金允经 2008; 李挺 2009; 田臻 2009; 王勇、徐杰 2010)。因此,汉语 VS 句中嵌入了一个默认的、可省略的句首位格,其语序为非常规的 LVS 语序。在基于构式的语法理论中,形式 共同性对应功能统一性,两者结合为真正的符号单位。构式语法的一个基本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概念是概括,作为大脑对不同用法事件中重复模式的反应 (Goldberg 2006)。基于Goldberg(2002) 提出的表层概括假说 (Surface Generalization Hypothesis),本文认为,汉语各类 VS 语序句子均涉及主语和动词的倒装,因此可以概括为同一构式范畴。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词汇语义;不同的词汇嵌入形成 了一个统一的核心结构, 即[(L)VS]构式。鉴于信息组织机制决定语序,我们在信息结构层次上寻求[LVS]构式的统一功能,并用实验和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方法来 证明该非常规语序构式的信息状态特征。话语主体的信息状态影响其句中位置的论述始于赵元任。Chao(1968: 76) 指出:“ 主语定指,宾语不定指,这种倾向是 非常强烈的。”但是,“与其说主语或宾语的功能与定指或非定指有关,不如说 主语或宾语是在前半句或后半句的位置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同上)。Li & Thompson (1975: 170) 注意到“动词前的名词趋向于定指,而动词后的名词趋向于非定指”。随后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观点 (Nichols 1988)。Li & Thompson(1976) 指出类型学上,主语不必是定指的,但话题 (topic) 必须是定指的,改进了他们的 表述。虽然之前的研究表明,汉语中语序和名词短语 (NP) 的有定和无定性之间关系密切,但论述基于语义表象,并未对信息交流的一般原则做出解释。信息结 构作为一个语用构架,很少被调用。因此,两个重要问题仍有待回答:1) 这种趋 势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在什么情况下例外? 2) 名词短语的信息状态与含 有名词短语的论元构式的信息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回答以上问题,对于解释汉语[LVS]构式的形式和功能尤为重要。本文以构 式语法的概念阐述信息结构作为构式的内在语用特征对构式内论元指代特征的 压制(coercion)(Michaelis 2004),即构式通过压制赋予主语和宾语信息特征。虽然有定的名词短语与旧信息、无定的名词短语与新信息都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定指并不等于旧信息,非定指也不等于新信息。本文作者曾经通过动词填空实验和语料库搭配分析 (collostructional analysis) 证明了[LVS]构式的能产性并归 纳了其动词原型的语义特征 (Chen & Jing⁃Schmidt 2014)。本文将结合句子分类 实验研究和语料库数据分析,进一步说明汉语母语者对汉语[LVS]构式的认知状 态以及该构式的信息结构及其指代的有定和无定性。

02

句子分类实验

关于构式语义和动词语义对句子意义的贡献,有两种观点。Healy & Miller (1970) 认为,动词是句子意义的主要决定因素,而 Bencini & Goldberg(2000) 则 指出,句子意义的预测因素是构式图式 (constructional schema)。基于之前对语法 概括的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个类似 Healy & Miller(1970)、Bencini & Goldberg(2000) 的实验,测试汉语母语者是否能归纳出与常规[SV]构式图式相反的[VS]构式图式。我们预测,即便有构式图式中的动词意义干扰,构式概括仍有可能产生。

 2.1 实验设计

实验刺激由 16 个汉语句子组成,按动词或构式分为四组。鉴于[VS]构式固 有的位置导向功能 (Lambrecht 1994:197),所有 16 个句子都被设计成含有位格。因为这个任务要求四个动词在[SV]和[VS]构式中都能恰当地使用,所以那些主要出现在某一种构式中的动词必须避免,例如只出现在[LVS]构式中的“有”, 这也是我们前期实验和语料库分析发现的[LVS]里的原型动词 (Chen & Jing⁃Schmidt 2014)。这 些 句 子 被 随 机 排 列 呈 现 给 被 试 。Healy & Miller(1970) 和 Bencini & Goldberg (2000) 的实验指定预期类别数量并指导被试按句子意思分类,但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方法,我们试图通过模糊指令使由于强制选择或误解句 子含义而产生的偏差最小化。因此,我们要求被试根据他们对句子之间普遍相 似性的感知将句子分成四类 , 并简单陈述分类依据,且告诉被试答案无对错之 分。实验中 16 个句子在表 1 中列出:

实验在泉州师范学院的一间教室里进行,共有 60 名本科生参加。所有被试 均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实验要求被试在 15 分钟内回答问卷中的问题。问卷包括句子分类任务,后续一个问题用于询问句子分类的标准。所有60名被试提 交的问卷均有效。 

2.2 结果和讨论

由于本文的主题是[LVS]构式,因此本节只关注该构式归类的数据。图一显 示 60 份问卷中 LVS 句子归类的结果。

60 名被试中有 16 名(27%)将四个 LVS 句都分在一起,这16 名被试中有 4 名 选了 A6、A14 或 A16 句子中的两句。所有这 16 名被试均在后续信息中使用“句 子结构”、“ 句首位置格”或“句子成分顺序”作为对刺激句子进行分类的依据。60 名被试中有 20 名 (33%) 将三个 LVS 句放在一起。关于分类依据,这 20 名被 试里有 13 名认为是“句子结构”,4 名认为是“类似主语”,3 名认为“靠感觉”。60 名被试中有 23 名 (38%) 把其中两个 LVS 句归类在一起。在其他类型句子与 LVS 句子归类在一起的情况下,四个 LVS 句都出现被遗漏的现象。此外,4 名 被试将句子A14 和 A16 与 LVS 句分为一组,3 名被试将句子 A6 与 LVS 句分为 一组。60 名被试中只有 1 名按照动词给句子分类,因此在图一中显示 LVS 句分 类个数为 1。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者能够排除动词词汇语义的干扰,根据句子结构或语序将LVS 句与其他类型的句子分开。与 Bencini & Goldberg(2000) 相比,该实验设计的难度有所增加。首先,本研究的指示语未将句子意义作为分类概念,而只给出“普遍相似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其二,指示语虽然指出要分成四组 句子,但并没有指出每组有几句。其三,句子结构不像 Bencini & Goldberg(2000) 那样整齐,而是基于自然属性设计的,比如表面分裂句 A13⁃A16 的变体。一些被试将 A6、A14 和 A16 相混淆,可能乍看以为句首词表位置,但是没有注意到它们 在这些句子中并非主句中真正的位格。然而,这一结果对我们的研究仍有启发。它表明被试对词序敏感,并对位置词这样抽象的词性有概括意识。与Becini & Goldberg(2000) 的结果一致,只有一名被试只是按照单个动词对句子进行分类。上述实验和作者前期研究 (Chen & Jing⁃Schmidt 2014) 的证据表明:1)汉语母语者具备概括并能明显区分 [LVS] 构式和其他构式的意识;2)汉语母 语者[LVS]构式的语法知识符合能产模式。

03

[LVS] 构式语用信息的语料库分析

虽然汉语[(L)VS]构式的图式统一性是毫无争议的,但我们还不清楚汉语 (L)VS 图式与什么语用功能有关。由于形式⁃功能配对的建立对基于构式的语 法理论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确定 VS 模式独特的语篇语用功能。接下 来,我们试图用一个基于语料库的范例研究来说明汉语 VS 模式的语用功能。具 体 来 说 ,我 们 采 纳 Lambrecht(1994: 178⁃179) 称为“呈现构式 (presentational construction)”的观点,认为 VS 图式将未知或不活跃的倒装主体的指称引入语篇 及听者意识,而不考虑其本身的认知状态。从这一观点来看,倒装主语的信息状 态与填入该槽位的名词短语之间的信息状态的冲突并没有被排除,这可以从信息 语用层面的“构式压制 (constructional coercion)”来解释 (Michaelis 2004)。也就是说,[VS]构式通过强加给倒装主语指称新信息状态,将其转化为当前的语篇现实。换言之,由于新信息状态是 VS 模式中动词后的槽位所固有的,所以无论所指对象本身对听者来说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占据该槽位的实体都获得了这种信息状态。简言之,说话者假定所指是新的,并将其呈现出来。我们认为,信息压制的 概念不仅是对[VS]构式的交际功能进行统一解释的关键,而且除动词语义外,还能使我们在信息组织层面上了解信息强制的原则。我们遵循 Gundel(1985:35) 的方法来分辨两种新旧信息。一种是指称新旧信息,属于指称的唯一可识别性 (Chafe 1976; Hawkins 1990),并且与名词短语的定指或不定指标记相关;另 一种是关系新旧信息,是基于说话者、属于话语中的信息组织。因此,根据 Gundel 的定义重新表述,我们的论点是无论指称的新旧,VS 图式都呈现出一种 新关系主语指称。

3.1 语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在语料库分析中,我们使用了“中文词汇特性速描 (Chinese Word Sketch)” (Huang et al. 2005),它是“中文十亿词语料库 (Chinese Gigaword Corpus)”(Hong & Huang 2006) 和语言学搜索工具“词汇抓取引擎(Word Sketch Engine)”(Kilgarriff et al. 2004) 的组合。我 们 特 别 选 择 了 Sinica 平 衡 语 料 库 (http://wordsketch.ling. sinica.edu.tw),它是中文十亿词语料库的子语料库,含 7,949,851 个汉字和 4,892, 324 个单词,体裁风格广泛。由于 Word Sketch 系统为抽取和比较单个单词而设 计,并且没有语法标记,所以无法对语法结构进行查询。因此,基于前期研究 (Chen & Jing⁃Schmidt 2014),我们决定分析一个高频范例,即动词“出现”。它在 “中文句结构树资料库 (Sinica Tree Bank) 3.0”中的词频是 190, 其中在[LVS]构式 中的词频是 26,搭配分析 (Gries 2007) 得出其搭配强度高达108.4,仅次于“有”的 搭配强度 1626.3,而搭配强度达到 0.5 以上就说明构式与词具有牢固的吸引关 系。“出现”既可以用于[SV]构式,也可以用于[VS]构式。我们在 Sinica 语料库里 查询“出现”,总共获取了 4447 个句子。随后,我们让系统随机生成一个包含 450 个实例的样本。在仔细检查每一个实例之后,两名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作者意 见一致,总共标识了 250 个[SV]构式个例和 200 个[VS]构式个例。我们以含有 “出现”的 200 个[VS]构式个例作为数据库。范例研究的目标是证明倒装主语可 能是也可能不是指称上的新信息,然而在当前的语篇中,它被说话人作为一个 新的实体呈现出来。通过手动标注,我们依据定指性考察了倒装主语名词短语 基于受话人的指称状态。综合文献中就名词短语有定、无定性标记的论述 (范继 淹 1985; 陈平 1987; Chafe 1996; Givón 2001; 王灿龙 2003),我们确定了定指和不定指的标记如下:

(I) 定指标记

a. 指示语素(例如:“这”、“那”)

b. 专有名词

c. 回指或预指(例如:代词或指代形容词)

d. 修饰和指定中心词的限定词

e. 独一无二或可识别实体的通用术语

(II) 不定指标记

a. 光杆名词

b. 数字“一”与量词结合作为限定词的一部分

两位汉语母语者作者分别对所有 200 个句子进行了主语信息定指或不定指 的编码,一致率 (Cohen􀆳s kappa) 达到 99%,并通过复查和讨论解决了分歧。

3.2 结果和讨论 

逐项检查发现,在这 200 个动词为“出现”的(L)VS 句子中,有 184 个(92%) 被编码为无定名词短语,每一个名词短语都代表了一个在之前的话语中没有提 到过的新主语,既不能从已经提到的内容中推断出来,也不能借助常识加以复 原。这 200 个句子的主语中还有 16 个 (8%) 有定名词短语,即指称旧信息的主语 名词短语。图二显示随机抽取 Sinica 语料库“出现”实例中的 450 个作为数据库 分析的结果。

虽然绝大多数倒装主语都是指称新信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VS]构式的交 际目的是提出一个指称上的新实体本身。反之,无定名词短语出现在倒装主语 槽位中的压倒性趋势并不是[VS]构式的固有特征。相反,正如 Hawkins(1990) 指 出 ,无 定 名 词 短 语 偏 向 于 成 为 动 词 后 论 元 的 趋 势 可 以 用 加 工 偏 差 来 解 释。当说话人对受话人谈及尚未接触过或无法识别的事物之前,意识上先将 其引入这些事物,这样受话人就更容易理解这些事物。因此,[VS]构式图式也 可以承载指称旧信息的实体。Gundel(1985) 区分了指称新信息和关系新信 息,这样的区分有助于解释压倒性趋势中的例外情况。[VS]构式的真正功能 是引入一个非话题性的主语,无论说话时是否被受话人识别。我们对这 16 个 定指主语检查后发现,他们的指称有定性来自(A)先前的提及、(B)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指称、(C)共同的知识、(D)注意方向的指示策略。例(10)说明了语篇引入的指称有定性。关键词“出现”用黑体标出,有定信息用下划线标出:

(7) a. 人家里很有钱,后者不顾一切,

b. 不爱江山爱美人,这些都还可以理解。

c. 但是这个例子很极端,令你忽然发现,

d. 在平凡人身上居然可以出现出现这种超凡的渴望

e. 更何況是我们知识分子,受过许多教育的人呢?

(7)d 中倒装主语名词短语由指示词“这”、量词“种”、做定语的形容词“超凡” 和中心词“渴望”构成。不难看出,“这种超凡的渴望”指的是前文中(7)a⁃(7)b 所 描述的现象,即一个人将一生献给爱情而不是物质财富。因此,通过可用的语篇 语境,受话人可以识别指称。然而,在更大的背景下,即整个(7)中的五个句子, 不仅是整个命题(7)d 作为新信息,是以(7)c 最后一个动词“发现”的嵌入补语形式 出现的,但是名词短语“这种超凡的渴望”在下文语篇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总结 并描述了(7)a 和(7)b 中所说的人们重爱情而非金钱的选择。这个例子让我们想起 Ward & Birner (1995: 726) 关于回指表达在英语存现句中是一种恰当的表达 方式的论述 (例如,Then there is that resentment),因此他们断言,尽管倒装主语对 听者来说已经是可识别的,但它仍然被当作一个“听者新信息 (hearer⁃new)”实体 来对待和呈现。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我们更喜欢用“关系新信息”而不是“听 者新信息”。下一个例子说明了一个基于说者的指称有定主语,表明被引入的主 语可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8) a.“...... 有一天,那姑娘经过情郎的坟墓,

b. 就伏在坟上痛哭。”

c. 说到这里,在苏普和李文秀心底,

d. 都出现出现了八、九年前的情景

e. 在小山丘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并肩坐着照顾羊群 ......

(8)d 中的倒装主语编码并指称一种唯一可识别的过往场景,因为修饰语提 供了一个已知场景的时间点,从而告诉受话人这种情况可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受话人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种情况。通过把一个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指称作为新信息呈现出来,说话者制造了某种叙述上的定格。这就好像一个旧 的记忆正在被唤醒和恢复。值得注意的是,紧接在指称有定主语被引入之后,讲述者聚焦指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了对往事的回忆。在下述例(9)中,倒装主语具有独一无二的指称:

(9) a. 前不久,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览会上出现出现首辆太阳能自行车

b. 这辆太阳能自行车太阳电池板架在中间车架上,

c. 车主只要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热量,

d. 两个蓄电池就能充电。

当序数词“首”修饰一个名词短语,该名词短语的指称具有唯一可识别性。因此,当人们谈到“首辆太阳能自行车”时,把它与其他自行车区分开来是必需而 又强制的。(9a)中的[VS]构式将已知信息“太阳能自行车”引入语篇,并将其作为 新的信息进行处理,以便确定其话题。一旦完成此步骤,该实体就成为话题,随后在(7)b⁃c 中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评论。在下面例(10)中,我们遇到了另一种情况,通过用一个导向注意力的指示语,倒装主语被引入到当前的语篇现实中:

(10) a. 乔贵发和他后代的奋斗并不仅仅发达了一个家族,

b. 他们所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奠定了整整一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

c. 以至出现出现了这样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指示词“这”作为限定词的一部分,用来修饰倒装主语,使主语不能回指上文 提到的实体,而是即将提及的东西,即“民谚”的内容。因此,“这”作为指示语,是 预指而不是回指,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说话人将要表述的东西。这种吸引注 意力的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矛盾性:说话人通过使用[VS]构式,推出新信息;同时通过使用指示代词,敦促受话人积极寻找新信息中有待识别的内容。

04

结语

本研究中的实验和语料库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LVS]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语法构式。基于共同的表层结构和语篇功能,将 LVS 句视为单一的形意对,使我们能够通过句法模式将这些句子视为更大的信息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因为不同的构式不仅在结构上可以区分,而且在功能上形成对比。特别重要的是,[(L)VS]构式的语法主语,与该论元在语篇中的假定信息状态是不同的。汉语语法的基本信息结构决定了倒装主语承载着语篇新信息。如果作为语义类型的 指称状态与作为该语义类型的语法和语用投射的信息状态不匹配,则出现信息压制。也就是说,指称上旧实体经历了 Michaelis (2004: 7) 提出的信息“类型转移 (type⁃shifting)”,必须在话语中重新解释为新信息。信息压制超越个体构式的限制,将对立的语序统一为一个更大的信息包装符号系统的成员。将指称状态和 信息状态分离开,可以让我们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解释革命史诗《东方红》的第一句歌词的特别之处,如下(11)b 所示:

(11) a.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b.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11)a 中倒装主语“毛泽东”的所指不仅独一无二,而且理所当然,故为定指, 这是没有争议的。而在(11)a 的语境中,量词“个”的出现显示其形式上的无定性 指称。由于信息压制的作用,它作为新信息被引入语篇,继而在随后的文本(11)b 中成为话题,获得一个代词回指编码。这个例子很好地支持了 Lambrecht (1994: 233)所说的“克服语义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差异的语法策略”。另一 方面,汉语词汇中大量的双音节主谓倒装复合词在表层结构上符合[VS]构式语 序与信息结构,比如“出事”、“ 着火”、“ 发芽”、“ 开花”、“ 结冰”、“ 闪电”等等。依 照构式语法理论就句法和词汇连续性的论述,可以推断这些词汇与[VS]构式具 有连续性,体现其词汇化的结果。词语和语法结构之间的连续关系指向构式语法作为一种语言范畴连续性理论的说服力,使其超越了传统的语言学层面之间 的二元界限。在本研究中,我们展示了构式语法的优越性,解释了一系列对汉语 [(L)VS] 构式的实验和语料库分析的结果。汉语母语者能清楚地意识到 [VS] 构式在抽 象图式上有别于常规[SV]构式以及其他语法构式。汉语[VS]图式是一种消解语篇中指称状态与信息状态差异的语法化策略。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理论启示。首先,如果我们想要抓住语法模式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来描述经验模式,就不能放弃作为形意配对体的抽象构式图式 (Goldberg 2002; Croft 2007)。基于表层结构的语法泛化允许最大限度地包容用法模式。构式图式约束所有基于表面泛化的子范畴 (Goldberg 2002; Iwata 2008)。其次,在一个严谨的构式语法框架中,为了获得最大的预测力,语法泛化必须与功能泛化齐头并进 (Goldberg 2006)。功能泛化可能达到的层面不局限于语义层面,而是往往涉及语篇语用层面,尤其是信息结构层面。本研究中语料库分析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了信息语用层面的压转效应 ,这 是 一 种 被 广 泛 证实的跨语言的显著效应 (Michaelis & Lambrecht 1996)。[VS]图式是一种类型转换构式,因为它将新信息 状态强加于可能是旧信息的指称上,这为语言的基本概念主义观点增加了证据,即语法的形式遵循其交际功能。

本文来源:《现代外语》




课程推荐

推荐课程|8小时带你搞懂扎根理论:从方法到案例

往期回顾


每日一星|李宇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需要语言助力


好文荐读|杨洋、郑礼珊:理论语言学的实验研究


盘  点|历史在场:语言扶贫研究


征  稿丨《老年语言学研究新进展》(2021)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