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外语导刊》2024年第1-2期(留言赠刊)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9-03


    《外语导刊》(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2024年第1期共刊文17篇,主要包括“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和”外国文学研究“四个栏目,内容涉及教育语言学、生态话语分析、转喻、中介语语言学、一流外语人才、学习者幸福感模型、超语写作、译事对话、译者行为、译论发展、美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世界战争文学史等方面,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留言赠刊)


本 期 目 录

本 期 提 要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性和多模态性探索:系统功能视角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张德禄


提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讲,教育语言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事通过语言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活动,包括理论研究和教学与学习实践。本文重点探讨教育语言学的超学科性、主题性、多模态特性,尝试探讨教育语言学超学科性多模态语言教学模式,并且构建了教育语言学超学科性多模态语言教学模式实施程序,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相关话题、选择教学中适用的学科知识和体现这些知识的模态、教学设计、语境化、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新7个部分,同时,还提出了对超学科、多模态交际能力培养需要认真反思的4个方面的问题。


生态话语分析中的语言分析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黄国文


提要:语言分析与话语分析是不同类型的语言学活动,选择哪个活动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动机。就两者的关系而言,进行语言分析可以不涉及话语分析,但进行话语分析却不能不涉及语言分析。本文围绕“话语分析是否可以没有语言分析”这一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一个“问题—解决办法”语篇进行功能语言学分析,说明在话语分析中对语言使用的分析是必要的,并证明了语言分析在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


论语言表达的转喻特征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  束定芳


提要:转喻是一种以此概念表达彼概念的手段,是多模态的。转喻可以体现在语言的词语、句子、篇章层面。概念系统是多模态的、立体的。语言表达是线性的,不可避免地带有“以小指大”“以点带面”“以部分代整体”等特点,因而表现出选择性、模糊性、经济性等特征。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是转喻性的。大部分的间接表达或者间接言语行为都是转喻。汉语由于其独特的构词方式、语法特征,以及倾向于间接表达和模糊思维等特点,是一种高度转喻性的语言。


关于中介语语言学学科建构的思考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连瑞


提要:人类语言的物质属性及其承载文化和认知交际的功能决定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复杂性与多维性。中介语语言学是在当代语言学研究和二语习得研究不断拓展并丰富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的情况下而新开拓的一个新的领域或学科。本文主要从中介语语言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中介语语言学学科体系建构的一些认识和观点。建构中介语语言学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现中国学派和学科体系的元语言学研究。


语言为何会漠视生态环境

——来自动物与语言符号系统对比的证据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辉


提要:生态语言学主要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表征、推崇和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语言所构建的话语和“故事”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整个生态系统。然而,语言为何会漠视生态环境?生态语言学并没有给出答案。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对比了动物符号系统和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指出前者是指示符号,必须完全依赖生态环境才能进行交流,而后者是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性,无需完全依赖生态环境也可以进行交流。本文讨论语言符号系统表现出的相对封闭性,然后从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出发,论证了这种相对封闭性是造成语言漠视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语教学研究



服务“讲好中国故事”国家需求,培养新时代一流外语人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守仁


提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首先围绕“讲什么”“谁来讲”和“如何讲”3个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即选择彰显中华文明优势特色的内容,多元主体协同共讲有传播力的故事,转换话语方式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互动。其次讨论“新外语”建设与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认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重点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符合新文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体现外语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


英语学习者幸福感模型建构

——基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经历的质性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徐锦芬


提要:本研究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MAXQDA 12软件对4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经历叙事材料做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并结合访谈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挖掘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要素,尝试探索根植于中国情境的英语学习者幸福感理论模型。研究初步构建的模型包括心理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前者由情感子系统与认知子系统构成,后者由社会子系统与文化子系统构成,体现了外语学习者幸福感的动态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该模型是对现有幸福感理论模型的丰富与系统性整合,不仅可以为外语学习者幸福感的实证量化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对教育决策者和外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而言也具有借鉴意义。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超语写作思潮与发展趋势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俊菊


提要:超语写作是近年来国际写作领域的持续性热点话题,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鉴于国内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梳理了超语写作所秉承的语言观,分析了其内涵本质和核心主张,概括了近年发展趋势,并讨论了超语写作用于教学实践的现实基础与育人功能。本文认为,超语写作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烙印,标志着全球化背景下写作范式的转变,对写作能力发展、写作反馈与评估、写作教师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我国二语研究的主要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常辉


提要:我国二语研究需要立足本国,探讨和解决我国外语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二语发展、教学和评估问题,同时探索二语对国人健康的积极作用等社会关心的问题,为我国外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和人民福祉服务。此外,我国二语研究需要立足汉语,验证和修补现有的基于西方语言提出的二语理论,并提出新的二语理论,走向国际,为世界二语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话语权。本文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二语理论建设3个方面阐述我国二语研究的主要任务。


翻译研究



跨越世纪的译事对话

——从罗选民《文学通诠》谈严复的翻译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潘文国


提要:罗选民的新著《文学通诠》含倭斯弗原文、严复节译、罗选民全译及译者长序四个内容,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跨世纪对话样本。本文从分析这一对话发生的历史场景着手,以“通诠”“美术”“达”/“达旨”为关键词,对处于两端之间的20世纪译论译事展开了论述。并以此为背景,对翻译中的“互文关系”展开了深一层的探讨。


关于翻译的几组概念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王克非


提要: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涉及各种问题和各种认识。本文主要对翻译的理论和议论、翻译的艺术或科学、翻译的教育和教学、翻译的功效和实效这4组概念做一个区分,并讨论其不同的意义。


译者行为评价系统的学理性

扬州大学翻译行为研究中心  周领顺


提要:本文从译者行为“评价”的学理性、译者行为评价视域确立的学理性和译者行为评价维度确立的学理性等3个角度,讨论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有关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系统的学理性,分析了该评价系统的操作性以及翻译和传播等的关系。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在新发展阶段核心理论建构的一部分。


中国译论发展研究:问题意识与突破路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黄忠廉


提要:中国译论发展研究具有总结过往、规划未来的历史与现实双重使命。作为中国特色译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当前研究至少需要明确发展的脉络、特点、机制与融会四大问题意识,进而着重实现史料发掘、研究方法、系统立论以及话语体系四大突破,力争走出一条中国译论研究的创新之路。


外国文学研究



斯托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跨大西洋之旅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金莉


提要:斯托与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跨大西洋之旅,不仅促进了美国的废奴主义事业,也进一步提升了她的国际影响力。这部在19世纪出版史上创下奇迹的作品不仅引发了英国社会关于英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文学的争议,也使我们看到了一部文学文本在影响大西洋两岸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美国文学“自由精神”的本质特征与发展流变内在逻辑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建军


提要:美国文学中所体现的“自由精神”的本质是“拓殖精神”。其来源于西北欧地区的古凯尔特文化与基督新教文化的合谋,也来自于早期欧洲移民者的现实境遇所导致的心理选择。其文学“自由精神”的流变则体现为三个相应的发展阶段:一是早期对土地疆域的拓殖;二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拓殖;三是对自身价值观的拓殖。正是这种不同时期拓殖精神的传递或发展,导致了美国文学独特“自由精神”建构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形式上的两极状态。


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金才


提要:从现有外国文学研究来看,我国学者习惯运用国外理论视角解读具体作家的作品,比较注重外来理论概念的梳理与阐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很好地体现中国学者研究的“外视角”。本文拟从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总体现状出发,结合新时代中国现实语境简要论述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希望研究者能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切入点,并在中外文明互鉴视野下进行阐释。


世界战争文学史研究中的四个关系

国防科技大学  胡亚敏


提要:世界战争文学史研究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世界战争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的关系、世界战争文学史与世界文明进程的关系、世界战争文学史研究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世界战争文学史的总体宏大叙事与个人微观叙事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世界战争文学史研究时,需要突出中国学者的主体性地位和视角,更需要思考如何构建中国学者视角下的世界战争文学批评与研究。




















    《外语导刊》(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2024年第2期共刊文18篇,主要包括“构式研究”“诗歌翻译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和”外国文学研究“四个栏目,内容涉及构式搭配分析、句式交替、构式化机制、胡适的诗歌翻译、英诗汉译词汇特征、郭沫若的“风韵译”、辜鸿铭的汉诗英译、双语优势、工作记忆、三语汉英阅读、自改翻译、贝尔曼翻译批评模式、李清照词首翻译、共识与共同体、朝圣文化史等方面,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留言赠刊)

刊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留言赠刊)









本 期 目 录

本 期 摘 要

专栏:构式研究(主持人:林正军)

【主持人语】(北京外国语大学 林正军教授)构式语法秉持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将构式看成是习得的形式与意义(或功能)的匹配体,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展现了强大的阐释力。本专栏4篇文章涉及汉语、英语、俄语、日语等多个语种的构式研究。张媛、刘宇一文以尺寸域词汇“大”“小”及其与重量和体积等空间维度词汇的组合,构建了尺寸域语义拓展词汇空间模型,探讨了“高大”“微小”等多维复合词在词汇空间的分布,充分解释了尺寸域词汇概念拓展的方向性、反义复合词共现时的关联强度及其理据性。杨旭、吕佩一文通过英汉等多语种例证,深入阐释了句式交替的不对称性,同时运用构式网络表征法解读了句式交替的特征。谢昆一文分析了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nom-Nins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深入讨论了该构式的主观性特征及其评价功能产生的理据。郑若曦一文根据位移物在“から被动句”中的句法实现方式,剖析了该构式的语义特征,并对比了与“に被动句”的分布及语义差异,探讨了“から被动句”的使用及限制条件。本专栏的4篇文章体现了构式语法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一方面,展现了构式语法跨学科的融合性和阐释力,杨旭、吕佩一文融合构式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思想考察句式交替现象,谢昆一文结合莫斯科语义学派和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研究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nom-Nins,增强了阐释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迎合了构式语法研究的量化转向,张媛、刘宇及郑若曦的文章基于语料库,运用构式搭配分析法,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论“大”“小”尺寸域多维拓展下的反义复合词词汇空间

——基于构式搭配分析方法

张 媛,刘 宇


摘 要:“大”和“小”作为尺寸域词汇,体现出人类的空间感知,“高大”“微小”等双音节复合词,说明感知可多维拓展。通过反义复合词共现研究,可反观复合词在词汇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可共现反义词越多,复合词概念范围越大;彼此关联强度越高,反义词概念距离越近。反义复合词共现是概念语义细化的方式,也是概念侧面此隐彼显的表现。


关键词:尺寸域;反义复合词;共现;词汇空间;构式搭配分析


句式交替的界定、分类与表征

杨 旭,吕 佩


摘 要:构式语法内部针对表层概括假说有不少异议,来自心理学实验、语言类型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证据都支持句式交替的独立地位。文章界定了句式交替、句式位、句式体和同义句式等术语,基于论元数目增减、性质升降和顺序调换3个参数归纳了交替类型。句式交替存在不对称性,要区分历时的不对称与共时的不对称。相对派生式假设,构式网络表征法能更方便地捕捉到句式交替的相关特征。


关键词:句式交替;同义句式;构式语法;构式网络;论元


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nom-Nins的形义特征及构式化机制

谢 昆


摘 要:本文以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nom-Ni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构式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首先,通过分析重叠构式的构体和构件,揭示了该构式形式层面的语序固化、形态凝定和功能单一特征;意义层面的表意性质化、称代无指化和情感贬抑化倾向。然后,基于构式对比,分析了重叠构式的主观性特质及主观化表现,展现出其评价功能。最后,通过呈现重叠构式的构式化进路,阐明其衍生的认知、调节和识解机制。


关键词:俄语;重叠构式;Nnom-Nins;贬抑性;构式化;主观化


基于构式搭配分析法的日语“から被动句”研究

郑若曦


摘 要:本研究聚焦日语中的“から被动句”何时使用、为何使用的问题。具体来说,利用构式搭配分析法,通过谓语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并兼与常规的“に被动句”对比,提取出了“から被动句”的整体语义特征:从接收者的视角描述一个“发送→接收”事件。研究发现,这个构式语义特征导致“から被动句”一般具备两个使用条件:1)接收者关注位移物的来源;2)发送者对接收者施加作用力的方式较为间接。


关键词:构式搭配分析法;から被动句;日语;被动句;发送→接收事件

专栏:诗歌翻译研究(主持人:王东风)

【主持人语】(广西民族大学 王东风教授)诗歌翻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改变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以诗歌翻译为先导的。新文化运动至今已百年有余,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诗歌翻译,既有可歌可泣的历史贡献,也有不可避免的诗学失误。无论如何,诗歌翻译都是翻译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研究领域,但长期以来,这个领域却被严重忽略,一些核心的、基本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已有研究要么是经验主义的经验之谈,要么是聚焦文本以外的文化、历史的外部研究。可以说,诗歌翻译研究差不多有半个多世纪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鉴此,本刊特推出“诗歌翻译研究”专栏,收录的4篇论文所关注的正是以往被忽略的诗歌翻译的诗学问题。其中,王东风一文关注白话新诗的缔造者胡适的诗歌翻译与白话新诗之间的关系问题,否定了白话新诗受西方诗歌影响的学界共识,认为从对胡适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的诗学分析来看,白话新诗受胡适诗歌翻译的影响则更显著一些,而他的诗歌翻译却存在着严重的诗学缺陷。王梦瑶一文运用语料库的手段,对汉语译诗和汉语新诗的词汇特征及历时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的翻译方法会导致译诗的词汇丰富性和词类频次出现显著变化。章慜一文对郭沫若诗歌翻译的“风韵译”之说展开了探讨,指出“风韵”就是诗歌所特有的诗意,而这个“特有”就是节奏,“风韵译”的基本理念就是译诗要有节奏。张鼎程、张旭一文重点考察了辜鸿铭的汉诗英译,探讨了他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和审美价值,进而指出翻译文学在民族诗学和文化重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胡适的诗歌翻译反思西方诗歌与白话新诗的关系

王东风


摘 要:长期以来,白话新诗被认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萌发,因此先有西方诗歌翻译,后有白话新诗创作。本文以白话新诗的发起人胡适的早期诗歌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知识考古和诗学分析的方法,重审胡适在新诗萌芽期译诗的非诗化和散文化特质和成因,认为白话新诗的诞生并非全然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其脱胎成形也与西方文学没有直接的谱系关联。白话新诗的真正来源与胡适在译诗过程中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有关。这种语言形式不仅影响了其后白话新诗运动的文体特征,而且奠定了新诗散文化的表达方式及与此相应的诗学追求。


关键词:胡适;白话新诗;西方诗歌;诗歌翻译


基于历时语料库的英诗汉译词汇特征研究

王梦瑶


摘 要:本研究创建了百年英诗汉译历时复合语料库(1918—2018),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客观揭示了汉语译诗区别于汉语新诗的宏观层面词汇特征及历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在共时层面上,相较于新诗的原创作品,译诗的词汇丰富性更高,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更多,但助词和语气词的使用更少。2)从历时维度看,不同时期的译诗和新诗在词汇丰富性上均呈增长趋势,但译诗的增长幅度大于新诗;前两个时期(1918—1949、1950—1977),译诗的实词使用少于新诗,虚词多于新诗,但第三时期(1978—2018)则与前两时期相反。总体而言,与非诗歌类体裁相比,诗歌翻译的词汇特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是诗歌体裁使然,也是特定的翻译方法使然。


关键词:诗歌翻译;英诗汉译;诗学;诗歌语料库;词汇特征;翻译汉语;历时语料库


论郭沫若的“风韵译”

章 慜


摘 要:本文通过将郭沫若提出的“风韵译”置于对其诗歌创作论与诗歌翻译论的综合考量下,得出“风韵”即诗歌节奏的结论,进而考察郭沫若的具体译诗,总结出郭沫若翻译原诗节奏的3种手段,即以形近古体对应、以单字对音节和改写原诗节奏,并分析了每种手段的得失。郭沫若对诗歌节奏概念和翻译方法的探索可以为诗歌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郭沫若;风韵译;诗歌翻译;诗歌节奏


翻译与诗学重构:辜鸿铭汉诗英译研究

张鼎程,张 旭


摘 要:翻译文学对民族诗学和文化重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辜鸿铭受制于传统汉语诗学观,文章考察的重点在于其翻译选材,译者是如何协调源语和目的语的诗学规范,采取了何种重写策略;进而品评其译诗的美学特质,并体察他如何借助译诗来传递中国文化的“春秋大义”。


关键词:辜鸿铭;诗学重构;译诗;重写策略;诗学规范

外语教学研究

双语优势研究的争议与展望

谢枝龙


摘 要:双语经验是否增强认知控制能力是学界激烈讨论的问题。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研究报告了双语优势,但近期研究对双语优势提出了质疑。在终身使用多语的背景下,双语经验是否带来认知优势值得深入研究。本综述基于双语经验对认知控制影响的行为和脑神经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争议,从理论建构、双语经验多样性、个体差异及实验设计等角度对双语优势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双语现象;双语优势;认知控制;双语经验;脑神经


工作记忆的加工与存储对英语阅读不同层次理解的影响

王月旻,崔 刚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与英语阅读理解之间的多重关系。研究发现:1)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分项(加工和存储成分)与阅读理解及其不同层次(词汇、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理解)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工作记忆中的加工成分能够预测阅读理解成绩,存储成分则未显示预测力;3)相比语篇其他层次,工作记忆加工成分与宏观结构理解成绩的相关性及对后者的预测力均最强。研究结果反映了工作记忆容量,尤其是其中的加工成分,在英语语篇阅读较高层级的宏观结构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作记忆容量;英语阅读理解;宏观结构;微观结构


三语学习者汉英阅读理解任务中工作记忆的语音回路影响研究

张彦彦


摘 要:本研究采用无关言语和发音抑制范式,对中国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者汉英阅读理解中语音回路的加工存储模式进行了考察。共3组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为汉语和英语阅读环境,用于考察二语和三语阅读中关键词替换干扰对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语阅读环境中干扰因素的影响范围高于二语环境;实验三为附带二语背景信息的三语阅读环境,用于考察三语阅读中二语信息的中介通达性,实验发现二语中介语介入信息与三语阅读效率呈正相关,三语阅读中存在二语信息的传递和加工。本研究对三语学习者二语、三语阅读理解过程中语音回路的影响作用以及三语阅读中的二语信息表征进行了验证,对我国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者的阅读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三语学习者;阅读理解;语音回路;语音存储;发音复述;关键词替换;交互效应

翻译研究

多元分析视角下自改翻译语言特征研究

——基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考察

赵秋荣,吕瑶琪


摘 要:本研究基于《鲁滨孙漂流记》徐霞村1937年初译本和1959年修改本,建立自我修改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从15个语言特征入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自改语言特征变化及其规律。研究发现:与初译本相比,修改本简化趋势减弱、显化趋势增强、规范化趋势增强。徐霞村自改过程中体现的语言特征可能与“欧化”和“去欧化”相互规约、译者翻译观和赞助人等影响有关。本文提出译者自我修改兼具翻译过程与修改过程的特点,修改共性不完全等同于翻译共性。


关键词:徐霞村;鲁滨孙漂流记;自我修改;多元分析;规范化;显化;简化


论贝尔曼翻译批评模式的自洽性与建设性

胡陈尧


摘 要: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在翻译活动不断深化的当下得以突显,翻译批评研究也亟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在翻译批评研究领域有杰出建树,其基于现代诠释学理论视域提出的翻译批评模式是翻译批评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进程中的积极尝试。本研究从理论建构和实践介入维度对贝尔曼的翻译批评模式展开剖析,指出其核心特性在于自洽性和建设性,以期为当下翻译批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翻译批评;安托瓦纳·贝尔曼;自洽性;建设性;特拉维夫学派


李清照词首译考辨及其创译在美国的传承

——从朱迪特·戈蒂耶到怀特尔、雷克思罗斯

葛文峰


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西方世界译介李清照词始于1867年戈蒂耶的《白玉诗书》。通过梳理译史、详细考辨之后发现,西译李清照词的源头既非戈蒂耶1867年初版的《白玉诗书》,亦非其1902年增订、易名的《玉书》,而是1901年的戈氏文章“几位中国伟大诗人和女诗人李易安”。以创造性翻译策略而闻名于世的戈蒂耶法译李清照词,后经怀特尔转译至美国,并被诗人译者雷克思罗斯继承并发扬光大,在美国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戈蒂耶到怀特尔,再到雷克思罗斯,西方世界的李清照词创意翻译风尚得以传承、确立。


关键词:李清照词;创意翻译;白玉诗书;朱迪特·戈蒂耶;怀特尔;雷克思罗斯

外语文学研究

超越暴力:科伦·麦凯恩《无极形》中的共识与共同体

曾桂娥,胡泽洲


摘 要:科伦·麦凯恩的小说《无极形》通过描绘巴勒斯坦、以色列两个失孩家庭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暴力、共识和共同体的思考。小说批判了暴力抵抗,并基于商谈政治的共识,想象了一种在民族-国家框架中以宽容理性为价值导向的非暴力抵抗。但非暴力抵抗的手段与结束占领的目的之间存在二律背反,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了民族 - 国家框架,小说中潜藏的共识与共同体范式值得深究。


关键词:科伦·麦凯恩;无极形;民族-国家框架;共识;共同体;非暴力


《利维坦》中的自由女神像与奥斯特的政治观

高莉敏


摘 要:在《利维坦》中,奥斯特通过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自由女神像的象征意义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从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政治的想象性建构到80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再到转向犹太化的美国政治,奥斯特的政治观经历了从美国化到犹太化的过程。他通过提出犹太化美国主义的方法,即将犹太人的政治理念加入美国主义的思想框架内,促进两种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形成和而不同、并驾齐驱的局面,为当代美国犹太人的身份政治塑造提供了参考,表达出对当代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新秩序的想象。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利维坦;自由女神像;政治观


《曼德维尔游记》与14—16世纪欧洲东方观念的发生

——基于朝圣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潇 潇


摘 要:朝圣文学是拉丁基督教社会自身历史经验的精神延续,也是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代欧洲情境的文化折射,为近代早期欧洲东方观念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视域。《曼德维尔游记》是中世纪晚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富传播魅力的东方游记之一,从朝圣旅行动机、神圣地理意识以及文艺复兴阅读史角度剖析这一基督教史观中的东方叙事及其意涵符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中世纪欧洲对东方的关注动机及其社会文化心态,进而重新认识与思考近代早期西方文明进程乃至全球史观形成中的东方话语传统。


关键词:曼德维尔;曼德维尔游记;东方叙事;神圣地理;阅读史;朝圣文学


失落的共同体:麦克尤恩小说《蟑螂》的“脱欧”影射

代佳斯


摘 要:2019年9月,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发表的作品《蟑螂》是对英国“脱欧”事件的直接回应。借助“蟑螂变形为政客”这一诞妄想象,亲欧派的麦克尤恩认为正是因为民粹政客如蟑螂般狂热昏庸,才导致英国政局走向混乱、走向“脱欧”。英国主动脱离欧盟共同体在小说当中被漫画式地讽喻呈现,这不仅是现实意义上政治、地缘共同体的丧失,同时也是形而上的友爱精神共同体的丧失。此外,麦克尤恩还通过对“脱欧”事件的荒诞书写揭示了甚嚣尘上的民粹主义政治精神,也再次引导人们去思考现代社会中深度相通的内在性与亲密性如何成为可能,以及理想共同体又该如何持存。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蟑螂;脱欧;共同体






更名启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更名启事


    因主办单位隶属关系调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自2024年第1期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外语导刊》(Foreign Languages Bimonthly,刊号为CN41-1466/H,双月刊,160页,单月15日出刊,主办单位由信息工程大学变更为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编辑部所在地由河南洛阳迁至江苏南京。特此奉告学界同仁。


    本刊创刊于1978年,原名《教学研究》,1990年更名为《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更名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本刊是外语界重要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始终坚持多语种兼顾、多方向兼容的办刊传统,始终践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互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济的办刊理念。本刊连续9次被收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5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连续5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前是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创刊40多年来,本刊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与呵护,在此谨向所有支持本刊的学界同仁表示由衷的谢意。


    本刊更名后,将承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作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的既有学术评价,继续定位于服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一如既往地刊登英语、俄语、日语以及非通用语种语言、教学、翻译、文学和相应的中外对比研究学术论文,常设“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栏目,同时根据学术动态,不定期设置专栏,并邀请学界权威担任专栏主持人。我们诚挚欢迎广大作者继续惠赐佳作,热切欢迎各界师友批评指正。投稿请通过本刊主页(http://jfjw.cbpt.cnki.net)的“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操作,注意事项和格式要求参见主页“投稿指南”的相关说明和“下载中心”的相关文件。本刊的电子邮箱:jfjwgyxyxb@vip.163.com;联系电话:025-80839724。


    值此刊物更名之际,《外语导刊》2024年第1期专门推出纪念特刊,共收录17位国内外语界大师名家的独著论文,以回馈广大学者和读者,特刊目录和论文摘要随附,敬请关注!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我们将以此次更名为新的契机和起点,创新办刊思路,追踪学术动态,提升学术品位,优化出刊流程,不负《外语导刊》之“导”义,推动外语学术高质量发展。


《外语导刊》(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2024年4月15日




留言赠刊活动(第 44 期)



1. 关注“语言学心得”微信公众号;



2. 给本文留言,聊聊您对本刊或本期论文的想法💡;


3. 截止日期:2024年5月24日(星期五)12:00,留言点赞数排名✨ 前5名✨为本次活动的幸运读者,将为其包邮(限国内)赠出《外语导刊》2024年第1/2期(纸质版)


欢迎各位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为自己的优质评论集赞👍👍👍

(感谢《外语导刊》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为读者朋友们送上福利!)


本文来源:《外语导刊》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刊讯|《汉语语言学》2023年第4辑

2024-05-17

刊讯|《汉语国际教育学报》2023年第14辑

2024-05-16

刊讯|CSSCI 扩展版《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2期

2024-05-15

刊讯|《语言规划学研究》2023年第13辑

2024-05-14

刊讯|SSCI 期刊《英语语言教学》2023年第1-4期

2024-05-13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南开语言学刊》2024年第1期

2024-05-11

刊讯|《世界华文教学》2023年第11辑

2024-05-07

刊讯|SSCI 期刊《性别与语言》2023年第1-4期

2024-05-05

刊讯|《语言科学》2024年第1期

2024-05-04

刊讯|《方言》2023年第4期

2024-05-03

刊讯|《当代修辞学》2024年第2期

2024-05-01

刊讯|AMI 核心集刊《汉藏语学报》2023年第15辑

2024-04-30



欢迎加入“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官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