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林 娟、郭 锐:“差一点”和“差一点没”的语义

林娟、郭锐 语言学心得
2024-09-03



好文荐读(第115期)“差一点”和“差一点没”的语义。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差一点”和“差一点没”的语义
林 娟1 锐21.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2.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林娟、郭锐. “差一点”和“差一点没”的语义[J]. 世界汉语教学,2024,38(02):175-190.


摘要:以往研究认为“差一点没VP”的“已实现/未实现”歧义是以说话人是否企望VP发生为条件,这一观点有一些例外,陆续有学者提出“积极/消极、常态/偶发、合意/非合意、预期/非预期”等分化条件,但都有例外。本文认为,“差一点X”的核心义是“离达到某种结果或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制约“差一点没VP”的“已实现/未实现”义的根本因素是“目标性”,即VP表示的是否是施事或中心人物意欲实现的目标事件。目标性之所以会成为“差一点没VP”意义差异的条件,是因为“差一点”还表达“惜幸”的主观义,并由此造成“差一点”的肯定式/否定式与目标/非目标事件结合时的“三缺一”格局,由此为“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而“差一点没”在表示“未实现”义时,其实是一个近义并联构词形成的复合词,因此并不真正存在所谓的“羡余否定”。

关键词:“差一点”;目标;惋惜;庆幸;羡余否定

感谢《世界汉语教学》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朱德熙(1959)开创性地提出用说话人“企望/不企望”特征说明“差一点”句的肯定义(已实现义)和否定义(未实现义)的条件,但不断有学者提出意见,认为以“企望/不企望”为条件分化“差一点”句的意义并不准确,并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我们认为,朱德熙(1959)的“企望”说的确还不够完善,但此后学者们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仍不完善,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分析“差一点没VP”的歧义问题。

朱德熙(1959)最早讨论“差一点”的意义问题,朱德熙(1980)又做了补充。朱德熙(1959、1980)按照是否合说话人的企望将“差一点”句分为四类(见表1):朱德熙(1980)把“差一点”句的意义与“企望/不企望”的对应关系总结为:

1)凡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未实现),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已实现)。

2)凡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未实现)。

此外,也有中性的事件,即说话人无所谓企望不企望,如:(1) a. 昨儿晚上我差一点找你去(没去)= 昨儿晚上我差一点没找你去(没去)
    b. 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 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 (没去)    c. 她差一点留起辫子来了(没留)= 她差一点没留起辫子来(没留)    d. 我差一点买了一条跟你一样的裙子(没买)= 我差一点没买一条跟你一样的裙子(没买)    e. 毕业以后,我差一点当了数学老师(没当)= 毕业以后,我差一点没当数学老师(没当)可以看到,“差一点”句中的中性事件其实与不企望事件的意义相同,那就是无论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都表示否定意义(未实现)。

这就是著名的“企望说”,吕叔湘主编(1980)、沈家煊(1987)等也采取相同观点。“企望说”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有不少例外。例外有两种:第一种是企望/不企望的主体不一定是说话人,更常见的情况其实是事件主体。如:

(2)特别是(毛驴太君)在桥头镇那一次围住了史更新,误认为是围住了吕正操司令, 折腾了个天翻地覆,结果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差点儿没有被猫眼司令撤了他的职!因此,他接受了这些经验教训。(刘流《烈火金刚》)(= 没有被撤职)


例(2)“被猫眼司令撤了职”不能说是说话人(作者)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只能说是事件主体“毛驴太君”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第二种例外是“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时,不一定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毛修敬(1985)已指出(3a)是反例。

(3) a. 你,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怕死鬼!我差点没枪毙你。(丁隆炎《最后的年月》)(= 没枪毙你)

     b. 考试题太简单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 没考满分)

     c. 我差点儿没撞上大运。(= 没撞上大运)

毛修敬(1985)认为例(3a)中的“枪毙你”是说话人所希望的。例(3b、3c)中的“考满分”“撞上大运”都是好事,也是说话人希望发生的事情,但“差一点”句表示的是未实现义。

针对企望说的疏漏,不少学者提出改进意见。毛修敬(1985)用积极、消极和中性来对应朱德熙(1959)的企望、不企望和中性三种情况,石毓智(1993)也提出用积极、消极来代替企望和不企望。“企望”说无法解释“差点没枪毙你”这样的符合说话人意愿但表示未实现义的例外,而“积极/消极”说可以解释:“枪毙你”是消极事件,因此“差一点没VP”作“未实现VP”义解读。但“积极/消极”说又带来新的例外。如:

(4) a. 刘墉万没想到叫他参皇上啊。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罗锅儿腰差一点儿没直喽。(《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b. 考试题太简单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 没考满分)

     c. 我差点儿没撞上大运。(= 没撞上大运)

例(4)中“罗锅儿腰直喽”“考满分”“撞大运”都是积极事件,但“差一点儿没VP”表达的是未实现义。可见,用积极、消极特征仍无法说明“差一点没VP”意义差异的条件。

“积极/消极”说以事件本身的性质作为“差一点没VP”实现义和未实现义的限制条件,而不是“企望”说以说话人有变动性的愿望为限制条件。这种固定不变的处理,不符合“差一点没VP”的意义变动性的事实。朱德熙(1959)举过“差一点没踢进”的歧义来说明“差一点没VP”的意义变动性,因为说话人的企望是变动的。对于相同事件,不同说话人的企望也可能不同,进攻方希望“踢进”,句子意思是“已实现”义;防守方不希望“踢进”,句子意思是“未实现”义。例(5)也反映了“差一点没VP”的意义变动性。

(5) a. 题出得太刁钻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 考了满分)

     b. 题出得太容易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 没考满分)

“考满分”是积极事件,这一点是不变的,但(5a)表达的是“已实现”义,而(5b)表达的是“未实现”义。可见,“差一点没VP”的歧义与事件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关。

杨子(2017)、范晓蕾(2018)、干薇和陈振宇(2023)提出“预期”说。范晓蕾(2018)认为,“差一点没VP”的语义诠释取决于语境预期,即语境里说话双方就事件实现预先认定的概率状况或标准规范,该格式的真值语义须符合语境预期,所否定的是反预期事件,故其冗余否定解见于明显的“反预期VP”。预期/反预期表现为两方面

1)大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

(6) a. 我奶奶得的是感冒,可是那医生差一点*(没)给治好,反正让我奶奶遭了不少罪。(大概率,已实现)[语境预期:感冒通常可以治好(惯常状况)][真值语义:治好了]
     b. 张医生简直是个“神医”,什么病人经他手一治没有不见好的,他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不说,去年还差点儿(没)把个癌症治好呢!(小概率,未实现)[语境预期:癌症通常不能治好(惯常状况)][真值语义:没治好]

(7) a. 昨天足球比赛结束以后,一位中国球迷评论说:“这次伊朗队发挥得并不好,差一点*(没)打败中国队。”(大概率,已实现)     b. 刚才小王对我说:“你知道不?这次乒乓球比赛,伊朗队竟然差一点(没)打败咱们中国队,真是超常发挥!”(小概率,未实现)[语境预期:通常不能打败中国队(惯常状况)][真值语义:没打败中国队](8) a. 志刚跟他媳妇是自由恋爱的,当时两边的父母都反对,弄得他俩最后差一点*(没)结婚。[语境预期:已结婚了(已知事实)][真值语义:结成婚了]

    b. 老张在陕北当知青那会儿跟一个姑娘谈过恋爱,俩人好得差点儿(没)结婚呢,最后不知为啥给分手了。[语境预期:没结婚  (已知事实,“谈过恋爱”表明恋爱未成功、没结婚)][真值语义:  没结婚]

2)规范/非规范

范晓蕾(2018)认为,“差一点”格式也表述规约性事件,这种事件受制于社会团体对事件执行的人为要求“规范上某种事件应该如何”,也就是标准规范,这成为它的语境预期。规约性事件涉及违反规范的不利后果。例如,上班应该准时、不该迟到,否则会受到老板的处罚;写字应该写对、不该写错,否则会造成考试扣分或他人的误解;获知的信息应该记住、不该忘记,否则会有损失。多数标准规范是众所周知、无需明言的,而且固定不变,所以规约性事件的“差一点没VP”只有“VP了”或“没VP”一种诠释,必指符合标准规范的状况,也是真值合预期(例(9))。

(9) a. 他昨天早上碰上堵车,弄得差一点*(没)准时到。[语境预期:应该准时到(上班规定)][真值语义:准时到了]
     b. 他昨天早上碰上堵车,弄得差一点(没)迟到。[语境预期:不该迟到(上班规定)][真值语义:没迟到]但“预期”说仍有不少问题。第一,概率多高算大概率?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多大,一般情况下也很难确定。例如:

(10) a. 第二次俩人天不亮就去了,又差点儿没挂上号。(= 挂上号了)       b. 七六年,地震时差点没给砸死。(= 没砸死)

       c. 还有一次,为了在中央电视台做一个宣传,他和妻子李银河被拉去客串,两人在烈日下被调度了几十分钟,反复折腾,差点没有中暑。(= 没中暑)
例(10)中的“挂上号”“给砸死”“中暑”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其实很难确定。

第二,“已实现/未实现”义有时并不符合大概率/小概率的规则。例如:

(11) a. 题出得太刁钻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 考满分了;小概率)       b. 题出得太容易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 没考满分;中概率)       c. 题出得太刁钻了,我差一点没及格。(= 及格了;中概率)      d. *题出得太容易了,我差一点没及格。(大概率,句子反而不成立。)例(11)有四种情况:a. 表示题很难而考满分,概率最小;b. 题很容易而考满分,概率居中;c. 题很难而及格,概率居中;d. 题很容易而及格,概率最大。概率最小的a却表示“已实现”义;概率居中的b、c,前者为“未实现”义,后者为“已实现”义;概率最大的d反而不能说。又如:

(12) 我今天差点儿没中六合彩。

例(12)有“已实现”和“未实现”两种解读,但“中六合彩”的概率大小是相同的。

此外,还有与“企望”说接近的“意图”说(渡边丽玲,1994)、“合意”说(侯国金,2008)、“定识”说(翟汛、鲁承发,2013);与“预期”说接近的“常偶”说(董为光,2001),都有不少例外。李小玲(1986)提出语音形式说,认为“差一点没VP”的意义取决于语音停顿和轻声。虽然“差一点”句的意义确实跟语音形式的差异有关,但仅仅说语音形式并没有解决“差一点没VP”在结构和语义上的差异。周一民(2003)提出客观事实说,认为“差一点没VP”的意义取决于客观事实。这种结论其实是同语反复,没有真正解决“差一点没VP”的意义问题。


二、目标性与“差一点没VP”的语义

本文认为制约“差一点没VP”的“已实现/未实现”解读的根本因素是“目标性”,即VP表示的是施事或中心人物意欲实现的目标还是非目标性事件(包括不是目标的事件和要避免发生的事件)。如果VP表达的事件是目标事件,则“差一点没VP”表示“VP已实现”。目标事件包括:

1)VP表示计划内事件

(13) a. 他成绩很好,却差点没读成高中

       b. 我们只有一把钥匙,由我带在身上,他那天晚上连门也没能进,还差点没赶上末班车

       c. 第二次俩人天不亮就去了,又差点儿没挂上号

      d. 中国男篮今天差点没能保住到手的胜利,最后以108:105的微弱优势险胜哈萨克斯坦队。

例(13)中,“读成高中”“挂上号”“保住到手的胜利”都是施事计划内意欲实现的事件。“差一点没VP”表示“已实现”义,即表示实现了“读成高中”等目标,但离未能实现这些目标只有很小的距离,相当于“差一点读不成高中”。

2)VP表示某种正常状态,施事的目标是维持该正常状态。

(14) a. 陈维高给恭维得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b. 你,比小时候变得多了,我差点没有把你认出来,要不是他们提起你的名字. . . . . .

       c. 小墩子一愣,后退半步,手里的碗差点儿没托稳

       d. 他想得那样兴奋,那样入迷,以至巡绰官把试题发到他手中时,都差点儿没反应过来

例(14)中“喘上气”“认出来”“托稳”“反应过来”虽不是施事要刻意实现的目标,但属于日常的正常状态,按常理需要维持,也是广义的目标事件。“差一点没VP”表示“已实现”义,即表示维持住了正常状态,但离未能维持住正常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相当于“差一点喘不上气”。

如果VP表示的是非目标事件,则“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包括:

1)VP表示计划外事件

(15) a. 一玩就是八小时,急得家人差点没到广播站播放寻人启事

       b. 有庆听了这话,没明白过来,看了我一会后扑哧笑了,气得我差点没给他一巴掌

       c. 群众拍手称快,高兴感激的百姓差点没把派出所门槛踩破

例(15)中“到广播站播放寻人启事”“给他一巴掌”“把派出所门槛踩破”都不是施事计划中的事件,要么是临时起意(到广播站播放寻人启事),要么是一时冲动(给他一巴掌),要么是夸张性意外(把派出所门槛踩破)。“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即未发生“到广播站播放寻人启事”“给他一巴掌”“把派出所门槛踩破”这样的非计划事件,但离发生只有一点点距离。

2)VP表示需要避免发生的事件

(16) a. 上次我掉进西湖,差点没淹死,这次掉到田里,完全是小状况!

     b. 他和妻子李银河被拉去客串,两人在烈日下被调度了几十分钟, 反复折腾,差点没有中暑

例(16)中“淹死”“中暑”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发生的事情,也属于非目标事件。“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即未发生“淹死”“中暑”这样的非计划事件,但离发生只有一点点距离。

目标性可以解释“企望”说、“积极”说、“预期”说解释不了的例句。如:

(17) a. 题出得太刁钻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考了满分)

       b. 题出得太容易了,我差一点没考满分。(没考满分)

(18) a. 题出得太刁钻了,我差一点没及格。(及格了)

       d. *题出得太容易了,我差一点没及格。(没及格)

“考满分”是积极事件,也是“企望”事件,但既可作“已实现”解读,也可作“未实现”解读。(17a)是说“我”的目标是考满分,可是题太难了,离没考满分只差一点点,事实是考了满分,有庆幸的意味。(17b)是说,“我”并没有考满分的目标,但由于考题太容易,考试结果离考满分只差一点。事实是没考满分,有惋惜的意味。(18a)是说,“我”的目标是及格,但由于考题太难,考试结果离没及格只差一点点,事实是及格了,有庆幸的意味。(18b)是说,及格不是我的目标,但由于考题太容易,导致考试离及格还差一点点;由于不以“及格”为目标不合情理,因而不成立。又如:(19) a. 刘墉万没想到叫他参皇上啊。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罗锅儿腰一点儿没直喽。(《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b. 我今天差点没撞上大运例(19)中“罗锅儿腰直喽”“撞上大运”都是企望事件、积极事件,但并非施事的目标事件,因此“差一点儿没VP”表达的是“未实现”义。目标性也可以解释“预期”说解释不了的例句。例(17a)中,“题出得太刁钻”而考满分的概率显然比(17b)中的“题出得太容易”而考满分的概率要低,而恰恰是概率低的a表示考了满分,概率高的b没有考满分。原因就在于,(17a)中的“考满分”是目标事件,(17b)中的“考满分”是非目标事件。又如:(20) 我今天差点儿没中六合彩。       a. 没中六合彩。      b. 中了六合彩。中六合彩的概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因此按照“预期”说的概率大小来分析,不应有“已实现”和“未实现”两种解读。目标性则可以解释这种分歧:作“未实现”义解读时,中彩不是我的目标事件,我只是去碰碰运气。作“已实现”义解读时,中彩是我的目标,我一门心思就是要中奖。“差一点没VP”意义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表2。

      我们对CCL语料库中“差一点”句式的意义做了考察,统计数据见表3。可以看到,“差一点”句无论肯定还是否定,表示非目标事件都是绝大多数。

     此外,“差一点”和“差点”的目标性有一些差异(见表4)。用于肯定式时,“差一点”句目标事件的比例高于“差点”句;用于否定式时,“差点”句目标事件的比例高于“差一点”句。



三、 关于目标


3. 1 谁的目标上文说决定“差一点没VP”是表示“已实现”义还是“未完成”义的根本因素是VP表达目标事件还是非目标事件,那么这个目标是谁的目标呢?目标的主体有以下几种:1)施事的目标或非目标。(21) a. 第一次去,居然没挂上号。第二次俩人天不亮就去了,又差点儿没挂上号。(“挂上号”是施事“俩人”的目标)       b.父子都坐下,老人还搓着手:“差点没见着你,春子!”(“见着你”是施事“我(老人)”的目标。       c.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历史,差点报考北大历史系。(“报考北大历史系”是施事“我”的非目标)2)被动句主语或被动句主语的领属者的目标或非目标。(22) a. 七六年,地震时差点没给砸死。(“给砸死”是被动主语的非目标)       b. 刚才差点儿没叫它给吓死!(“叫它给吓死”是被动主语“我”的非目标)       c. 我自己出来钓鱼时,用牙咬着钓线,猛不防一条鱼咬钩了,嘴巴差点没被扯破。(“被扯破”是被动主语的领属者“我”的非目标)3)若主语是非生命体或为无主句,则为叙述的中心人物或说话人的目标或非目标。(23) a. 小墩子一愣,后退半步,手里的碗差点儿没托稳。(“托稳”是中心人物“小墩子”的目标)       b. 说时迟,那时快,敌人第一枝镖箭还未及发出,李强人马已然赶近第一所业已起火的孤楼之下,身后船排也越追越近,有好几枝镖箭由后射来,落在马后水中,差一点没有射中马股。(“射中马股”是中心人物“李强人马”的非目标)       c. 去年冬天哈尔滨差一点没下雪。(“下雪”是说话人的目标)4)中心人物的目标或非目标。(24) 七年前,日本人差点没把他的脊梁骨给打折了。(“日本人”虽是生命体,但不是中心人物,中心人物是“他”。“把脊梁骨给打折”是中心人物“他”的非目标)施事、被动句主语其实一般也是叙述的中心人物,因此可以把目标的主体统一为“中心人物”,即叙述的中心视点。3.2 曾有目标和最终目标朱德熙(1980)所说的“企望/不企望”的中性事件,如果从目标性角度看,应如何分析?(25) a. 上个月我差一点去上海(没去)= 上个月我差一点没去上海(没去)      b. 她差一点留起辫子来了(没留)= 她差一点没留起辫子来(没留)       c. 我差一点买了一条跟你一样的裙子(没买)= 我差一点没买一条跟你一样的裙子(没买)       d. 毕业以后,我差一点当了数学老师(没当)= 毕业以后,我差一点没当数学老师(没当)例(25a)是说我本来有去上海的计划,但后来取消,最终没有去上海的目标。可见,目标性要看最终目标。这些“企望/不企望”角度的中性事件,其实都不是施事的最终目标,因而作“未实现”义解读。而之所以可以使用“差一点”,是因为曾经把“VP”表达的事件作为目标,只不过最终取消了该目标。因为曾经有过该目标,只是一念之差,因而意思也是“离达到X表示的某种结果或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可以用“差一点”。又如:(26) 你,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怕死鬼!我差点没枪毙你。 (丁隆炎《最后的年月》)(= 没枪毙你)例(26)其实也是这种类型:本有枪毙你的计划,后来取消了该计划,属于非目标事件。朱德熙(1980)用“企望”说解释的歧义现象,用“目标”说可以得到更简洁的分析。朱德熙(1980)说:“‘我差一点没跟他结婚’理解为B,是说想跟‘他’结婚,事实上也跟‘他’结婚了;理解为D,是说不想跟‘他’结婚,也没有跟‘他’结婚;理解为F,是说跟不跟‘他’结婚无所谓,不过事实上没有跟‘他’结婚。”其实,B(企望类)表达的是目标事件,因而作“已实现”义解读;D(不企望)和F(中性,曾有目标)可统一为非目标事件,作“未实现”义解读。另一种情况是本来VP不是目标,但由于事实上VP实现了,而VP是积极事件,因而事后把VP追认为目标事件。例如:(27)我今天差点儿没中六合彩。          a. 没中六合彩。  b. 中了六合彩。前面说到,a解读还是b解读取决于“中六合彩”是施事的目标事件还是非目标事件。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彩本来不是施事的目标,但没想到运气好,中彩了;一旦中彩,由于是好事,施事就可以把中彩“追认”为目标事件。因此,(27)可解读为“已实现”义。周一民(2003)说“差一点没VP”的意义取决于客观事实,适合于解释这种“追认”型目标。


四、“差(一)点儿没”的凝固性

“差一点没(有)”在作“已实现”义和“未实现”义解读时,凝固性有差异1)“没”后的VP能否出现时体助词“了”(包括“了1”和“了2”)。朱德熙(1980)已注意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动词前边的‘没’和后边的‘了’不能共现(co-occur),D式‘差一点没死了’不符合这条规律,这也说明这种句式是在C式‘差一点+VP’上头硬加一个‘没’字形成的。”即“差一点没VP”表示“已实现”义时,不能与时体助词“了”共现。如:(28) a. 差一点没读成高中。———*差一点读成高中(已实现)       b. 差点没挂上号。———*差点挂上号。但“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时,可以与时体助词“了”共现。如:(29) a. 特刺激,我差一点六合彩。(未实现)       b. 金一趟坐晚班车从天津回来,差点儿急疯2)“差一点”与“没”之间能否添加其他成分。朱德熙(1980)、马庆株(1992)已注意到“未实现”义的“差一点没”不能添加“就”。其实也不能添加其他副词。比较:(30) a. 差点没读成高中。———差点没读成高中。(已实现)       b. 差点儿没挂上号。———差点没挂上号。(31) a. 差点没气晕过去。———*差点没气晕过去。(未实现)       b. 差一点没流下泪来。———*差一点没流下泪来。3)“已实现”义的“差一点+否定+VP”中,否定词可以是“不”“未”(例(32)),而“未实现”义的“差一点+否定+VP”中的否定词只能是“没(有)”,不能用“不”“未”(例(33))。(32) a. 刘桂英的父亲一愣,差一点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b. 艳春从自己房间里娉娉婷婷出来,辣辣倒抽一口气,她差点认自己的女儿了。       c.  题太难了,差一点及格。       d. 他解开西装的钮扣,叉起腰,差点站好马步。(33) a. *他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b. *两人在烈日下被调度了几十分钟,反复折腾,差点中暑。       c. *群众拍手称快,高兴感激的百姓差点把派出所门槛踩破。如何解释这些现象?邱斌(2007)认为“未发生”义的“差一点没”是固定短语。帅志嵩(2014)认为,当VP表达负向信息时,结构层次为:[[仅差+没]+VP]。我们认同这种看法,并进一步认为表示“已实现”义时,“差一点”和“没”是两个独立的词;而在表示“未实现”义时,“差一点没(有)”是一个近义并联的复合词。上述三种现象,都可以用“差一点没”是一个复合词来解释:由于表示“未实现”义的“差一点没”是一个复合词,其中的“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否定词,因而可以与时体助词“了”共现;由于“差一点没”是一个整体,因而不可在“差一点”和“没”之间插入其他副词;复合词“差一点没”表达“离达到X表示的某种非目标结果或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而“差一点不”“差一点未”并未构成复合词,因而只按常规表达“近距未达”义。李小玲(1986)、周一民(2003)都观察到“差一点没VP”的实现义和未实现义在语音上的差异。下面的例子是李小玲(1986)的观察:(“v”:停顿;“·”:轻声)

(34) a. 差一点v没及格      【已实现义】

       b. 差点v没认出来

       c. 差点没v干成

(35) a. 差点·v睡死过去【未实现义】

       b. 差点·v说走了嘴

       c. 差点·v摔一跤

(36a. 差点v没跟他结婚   【已实现义】

       b. 差点·v跟他结婚【未实现义】

为什么表示“未实现”义时,停顿在“没”后面?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差一点没”是一个复合词,复合词内部不能停顿。郭仪萱(2022)利用Praat声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Na式(已实现义)大多会在‘差一点(儿)’和‘没’之间进行停顿,停顿时长大概在0. 07秒-0. 18秒这一区间内;Nn式(未实现义)的停顿位置通常位于‘没’和‘VP’之间,时长大概在0. 03秒-0. 09秒之间。……两式主要的重音差异在于‘没’以及VP的重读与否:Na式中‘没’通常是重音或次重音,主要看说话者想要强调哪个部分;而Nn式中‘没’则是轻读,说话者不约而同地都将其刻意弱化,同时重读VP,前轻后重,突出强调了后面的VP部分。”郭仪萱(2022)通过语音声学实验得出的关于“差一点没VP”的停顿、重音位置的结论,与李小玲(1986)的说法基本一致,且更细致、可靠,进一步证明了表达“未实现”义的“差一点没”是一个复合词。



五、“差一点”的语义和“羡余否定”形成原因


5.1“差一点X”的“三缺一”格局“差一点X”的核心义是“离达到X表示的某种结果或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即表达“X未实现”。我们把“差一点”的这个意义命名为“近距未达”。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X= VP,则表示VP未实现,无论是否是目标事件。A式:VP为目标事件,作“未实现”解读。(37) 广东队猛烈进攻,令对手门前险象环生,几次差点破门。C式:VP为非目标事件,也作“未实现”解读。(38) 那一次我的手臂差点闹到要截肢地步。2)如果X= 否定+VP,则表示“否定+VP”未实现,即事实上是“VP实现了”,只限于目标事件。B式:VP为目标事件,作“已实现VP”解读。(39) a. 他差一点又没挂上号。b. 题太难了,差点不及格。D式:VP为非目标事件时,不能进入“差一点X”构式。(40) *差一点儿又没摔一跤。朱德熙(1980)已注意到“近距未达”义没有D式。袁毓林(2013)把这种格局叫“三缺一”(见表5)。

“差一点没摔倒”可以说,但并不是“差一点”表示“近距未达”义,其中的“差(一)点没”是一个复合词,不属于“差一点+否定+VP”构式。为什么会形成D式缺失的“三缺一”格局?袁毓林(2013)认为:“差一点”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因此“差一点没VP”是一个双重否定。而“双重否定这种强调性肯定表达形式,适宜于表达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意义,不适于表达负面的、消极的评价意义。并认为“这种语言表达的组配限制的理据是人类心理的乐观原则,即Boucher & Osgood(1969)通过心理实验所证明的‘乐观假设’(The Pollyanna Hypothesis):人总是乐于看到和谈论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好的事情、好的品质),摒弃坏的一面;因此造成一种普遍的人类倾向:积极评价的词语比消极评价的词语用得更加频繁、多样和随意。既然最终结果是消极的,那么就不必兜一个圈子,用双重否定这种强调性肯定表达形式来表达了。这种语用法的语法化,使得D式‘差点儿~VP-’(差点儿没摔断大腿[= 摔断了大腿])成为不合格的构式。”暂且承认乐观原则的存在,但“既然最终结果是消极的,那么就不必兜一个圈子,用双重否定这种强调性肯定表达形式来表达了”这个推理却难以成立。看不出不用双重否定与乐观原则的联系,而且事实上有不少双重否定表达消极事件的现象。如:(41) a. 不得不放弃            b. 没有不害怕的             c. 不能不生气我们认为,造成D式空缺的原因可以采取更简单的分析。“差一点X”句式除了表达“近距未达”义外,还表达“惜幸(惋惜、庆幸)”的主观义(吕叔湘主编,1980;袁毓林,2011)。而“差一点X”的“肯定/否定”与“目标事件/非目标事件”相配合得到的四种格式与“惋惜/庆幸”主观义有的相容,有的不相容,由此形成“三缺一”格局(见表6)。A式表达目标未实现而惋惜。(42) a. 题有点难,我差一点及格。       b. 下半时,广东队继续猛烈进攻,令对手门前险象环生,几次差点破门。B式表达目标实现了而庆幸。(43) a. 题出得太刁钻了,我差一点不及格。       b. 我这人的缺点就是爱谈恋爱,从高中就谈起,结果差点没考上大学,幸亏服装学院好心要了我,教我学做衣服,不然真不知以后能干什么。C式表达非目标事件未实现而庆幸。(44) a. 路太滑了,我差一点摔倒。      b. 乡文教站的会计给这一带学校的老师送工资和民办教师补助金时,在路上差一点被抢了,幸亏跑得快,只是头上被砸破了一个窟窿,流了很多血,走到垸里后就再也走不动了。D式表达的非目标事件的实现既不值得庆幸,也不值得惋惜,因而D式不成立。也就是说,D式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实现非目标事件”与“差一点”的“庆幸/惋惜”的主观义不相容。如:(45) a. *我昨天差一点没被抢。(表达事实上“被抢了”时)       b. *路太滑了,我差一点没摔倒。(表达事实上“摔倒了”时)

由于“近距未达”义的“差(一)点X”的非目标事件否定式空缺,与复合词“差(一)点没”不构成形式上的对立,为“差(一)点没”构成一个复合词创造了条件。如果把“差(一)点”和复合词“差(一)点没”分开,表2可修改为表7。复合词“差(一)点没”只出现于肯定式,如果说“差一点+X”的分布是“三缺一”格局,那么“差一点没+X”的分布则是“一缺三”格局。

彭馨葭、陶文(2023)认为,用“庆幸”来概括“差点儿没VP”构式的语用义并不准确,“是否出现庆幸的主观感受,首先取决于事件类型。表达损害义时的确更容易出现表示庆幸的解读,但对于情绪表达类的‘差点儿没VP’,比如哭或没哭(出来),显然与庆幸无关。……即使是损害义的‘差点儿没VP’,也和这种极端事态经历者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有关”。当说话人和听话人不站在经历者的同一个立场看待差点儿发生的损害事件时,也不可能出现庆幸的感受。如:(46) 李铁见他碍路,一伸胳膊往旁一拨,那伪军一仄歪差点没倒了。我们认为,“他鼻子一酸,差点没哭出来”“乐得差点没躺下”这类情绪表达的确不易看出“庆幸”的含义,这是因为“差一点X”句式除了表示“近距未达”的核心义外,还有表达程度之高的语用功能(见5. 2)。此时,凸显的意义是“程度之高”,但“惜幸”的主观义仍然存在,只是“退居二线”,不凸显了。比如“他鼻子一酸,差点没哭出来”是说心情感动的程度高,“乐得差点没躺下”是说高兴的程度高,但“哭出来”“躺下”总归是失态,这样的非目标事件没有发生当然是值得庆幸的。而“程度之高”正是借助了“惜幸”的主观义,才更加凸显。表示“庆幸”的副词“幸亏、幸好”有时也用在凸显程度高的语境,如:(47) 郓城县一小男孩食用假“冬梅”奶粉后,高烧40°C,腹泻不止,医生诊断为坏死性急性肠炎,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例(47)用了“幸亏抢救及时”来凸显“小男孩”病情之严重,其道理在于溯因推理:离“危险”(非目标事件)很近,才谈得上“庆幸”;有了“庆幸”义,就意味着离“危险”很近,同时也意味着导致“危险”发生的某种事态的程度之高。同理,“乐得差点没躺下”有“幸亏没躺下”的意思,从而凸显了“乐”的程度高。至于例(46),我们认为应从“目标性”的主体来确定“惜幸”,即“惜幸”的主体应是“目标性”的主体。“差点没倒了”对于施事“那伪军”来说是“非目标事件”,因此“惜幸”的主体应是“那伪军”,而不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也就是说,对于事件主体“那伪军”来说,“差点没倒了”是值得庆幸的。5.2“差一点X”表达程度之高及夸张用法虽然“差一点X”表示的是“X未实现”的真值条件义,但与普通的否定表达不同,由于“差一点X”的核心义是“离X表示的某种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因此如果“X”表示的状态可看作某个事件造成的严重结果,“差一点X”还有表达另一个事件造成的结果程度之高的语用功能。如:(48) a. 路太滑了,我差一点摔倒。       b. 这句话感动得她差点儿掉下眼泪来。       c. 马先生一向是由消极想到积极,而后由积极而中庸,那就是说,好歹活着吧!混吧!混过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差点没哼哼出几句西皮快板来。例(48a)是通过“差一点摔倒”来说明“路滑”的程度之高;(48b)是通过“差点儿掉下泪来”说明“感动”的程度之高;(48c)是通过“差点没哼哼出几句西皮快板来”说明心情好的程度之高。VP为非目标事件(C式)时,这种“程度之高”的含义往往通过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以凸显严重程度,形成虚指表达(参看赵万勋,2006)。这种用法常用“差一点没”来表达而意思不变,形成所谓的“羡余否定”。如:(49) a. 张全义差点儿(没)气炸了肺!       b. 好不容易挤上车,差点儿(没)把我挤成豆饼。       c. 隔着窗户往里一看哪,佛印差点儿(没)把鼻子气歪了。       d. 所有观众目瞪口呆,答案完全正确,震耳欲聋的掌声差点(没)把  屋顶掀掉。但如果VP为目标事件,无论是肯定式(A式)还是否定式(B式),“差一点”句都表达实指事件,如“差一点赶上末班车”“差一点没赶上末班车”。虽然非目标事件的“差一点X”用肯定式和否定式意思相同,但肯定形式绝大多数表达实指意义,否定形式的实指表达和夸张虚指表达的出现频次大致相当。彭馨葭、陶文(2023)认为“差点儿没VP”表达一种“戏剧化”的叙事,相当于本文所说的夸张化的虚指表达,而像(50)这样的实指性表达,没有夸张意味,不能算是“戏剧化”表达。从我们的统计(见表8)看,只有不到一半的“差(一)点没VP”是夸张化的虚指表达,更多的例子是(50)这样的非目标事件的实指性表达,如果加上“差一点没考上大学”“差一点没赶上末班车”这样的表达目标事件的例子,“差(一)点没VP”的实指表达达到了63. 3%,而夸张性虚指表达只占36. 7%。(50) a. 他面色苍白着,步履蹒跚地走下楼梯,差点没滑倒。       b. 脚伸出去太猛,差点没踩着对面坐着的老太太的小脚尖。       c. 两人在烈日下被调度了几十分钟,反复折腾,差点没有中暑。

5. 3“羡余否定”真的存在吗?“差一点没VP”中“羡余否定”的产生机制是什么?江蓝生(2008)认为“差一点没VP”的羡余否定产生机制是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差一点VP”和“没VP”有衍推(entail)关系,两者同义,为了加强意义、突显主观情态,可以把两个构式叠加在一起,形成“差一点没VP”的羡余否定构式。袁毓林(2013)用句式空缺和“语义溢出”来解释:1)在“差一点VP”句式矩阵中,由于D式空缺,这个句式空位为表示消极义的“差一点没VP”提供了语法上的句式可能性。2)由于强调乐观、积极的推演意义“没有VP”等语用动机的促动,“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发生语义溢出(semanticoverflow),实现为显性的否定词语“没(有)”,并且寄生和粘附到“差点儿”所修饰的VP上;结果,造成“差点儿没VP”这种冗余否定格式。其中,“没有”作为一个后来加入的冗余性否定词,不影响原来句子的结构格局和句法语义限制。我们认同袁毓林(2013)指出的句式“三缺一”格局提供了语法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说法,但不认同几位学者对“羡余否定”形成机制的解释。因为,如果D式中“差一点没”是一个近义并联复合词,其中的“没”并不是一个独立否定词,那么,所谓的“羡余否定”根本就不真正存在,“羡余否定”形成机制也就无从谈起。


六、结语

“差一点儿X”的核心义是“离达到X表示的结果或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差一点没VP”有“VP已实现”和“VP未实现”两种意义,决定因素是VP表示的事件是目标事件还是非目标事件。过去用企望、积极义、常态、大概率事件、规范事件等来说明“差一点没VP”的“已实现”义出现条件,也能概括多数例句,这是因为目标事件通常是希望发生的事件、积极的事件、常态事件、大概率事件、规范事件,但与目标性并不完全重合。相比较而言,“企望/不企望”与“目标/非目标”的重合度更高,即企望的事件,绝大多数也是目标事件。目标性之所以会成为“差一点没VP”意义差异的条件,是因为“差一点”还表达“惜幸”的主观义,并由此造成“差一点”的肯定式/否定式与目标/非目标事件结合时的“三缺一”格局1. 目标事件差一点实现(惋惜),2. 目标事件差一点未实现(庆幸),3. 非目标事件差一点实现(庆幸),4. 非目标事件差一点未实现(*惋惜,*庆幸)。前三种情况与“惋惜/庆幸”相容,而第4种情况与“惋惜”“庆幸”均不相容,因而不成立,造成“差一点+否定+非目标事件”这种形式的空缺,由此为“差一点没VP”表示“未实现”义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差一点没VP”表达“已实现”义时“差一点”和“没”是两个独立的词;表达“未实现”义时,“差一点没”实际上是一个复合词,其语义是“离达到X表示的某种非目标结果或状态只有很小的距离”。由于“差一点没VP”的“羡余否定”只出现在非目标事件的“未实现”义时,而此时的“差一点没”是一个复合词,其中的“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否定词,因此,所谓“羡余否定”是假象,并不真正存在。

作者简介


林娟

个人简介:林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港澳台侨联招考试强化班中文教研室主任、联考中文科备课组组长。从事联考教学19年,常年担任重点班班主任,执教重点班中文科,参与主持制定最新两校联招考试大纲,参编多套港澳台侨联招考试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如《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招收港澳地区、台湾省、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复习丛书——中国语文》《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招及全国联招试题详解丛书——语文》《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招及全国联招入学考试专题训练丛书——语文》等。




郭锐

个人简介:郭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汉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语言学论丛》副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语言类型学等,著有《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等专著。1983年毕业留校,四十年来始终坚守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的一线,主持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线下)“现代汉语”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奖项荣誉。


本文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欢迎转发扩散!




推  荐




好文荐读|崔希亮、赵霞:AI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的修辞学研究

2024-07-03

好文荐读|常  辉:论我国二语研究的主要任务

2024-06-29

好文荐读|顾曰国、张永伟:人生历程叙事与修辞场景元宇宙技术重构

2024-06-28

好文荐读|陈平:论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主语概念

2024-06-25

好文荐读|邓丹、唐一然:汉语二语学习者韵律表达中的音高实现

2024-06-24

好文荐读|柳茜、李泉: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调查研究:内容、效果与对策

2024-06-20

好文荐读|冯硕、魏一璞:语用容忍度视角下一语和二语等级含义的加工

2024-06-14

好文荐读|冯志伟、张灯柯:计算语言学中语言知识生产范式的变迁

2024-06-13

好文荐读|崔 璨、王立非:语言国际传播力指数研制与中文传播力评价研究

2024-06-04


欢迎加入“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洧   宁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