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悉历史背后的思想根源,才能理解历史的本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历史,要么由那些与政治、军事、人口变化、数据统计和气候变化有关的事件构成,要么就由战争、政变、条约、贸易协定、选举、名人生死及王朝更迭构成。

这些事件并无关联,仅仅通过时间串联起来。但历史不是一系列事件的简单累积,也不仅仅只有这些在现实中或战场上,在高墙阴影下或深山密林里,或是在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

历史同时也是由想法、思维、观念、观念变化以及思想组成的。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相比于政治,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是所有历史事件背后的底层逻辑。

举个例子——

1793年,英国派了一个使臣叫马戛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船队,以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来中国请求平等通商,船上装满了礼品,包括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乾隆皇帝起初很高兴,后来却因为马戛尔尼不愿双膝下跪,而严词拒绝了这次通商要求。马戛尔尼只得悻悻而返;乾隆收到的那些武器也放在皇宫里吃灰,从未对其研究和使用。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多年前,但直到今天,恐怕也还是有很多人无法理解马戛尔尼为何不愿下跪。马戛尔尼作为外国使臣,给“天朝上国”的皇帝下跪,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这种疑问背后,体现的正是思想观念的差异。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民跪官、官跪帝、学生跪老师、孩子跪父母,都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在今天某些人眼中依然如此。然而在英国人的观念里,人是绝对不能给人下跪的,人只能给上帝下跪——这无关礼仪,而是信仰和原则。

▲单膝下跪已经是一种对人的最高礼节

试想一下,如果清朝皇帝的思想观念不那么顽固,如果乾隆的思想能与西方思想稍微接近一点,如果不在双膝下跪这件事情上如此较真,那么通商的事情也就成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两次鸦片战争。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什么样的思想造就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样的思想塑造什么样的社会。

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事件都是由思想塑造的历史;洞悉历史背后的思想根源,才能理解历史的本质。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彼得·沃森的两部著作《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和《20世纪思想史 : 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这两部书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思想史,而且是当下少有的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其深度与广度均令人惊艳——

◎堪称为一部为“思想史”正名的典范之作:彼得·沃森对思想的定义,独具慧眼,从而让原本面目模糊、难以分辨的思想史,由此清晰地显现出自身的独特理路:思想常常被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和观念,是思想家所创造;但是,彼得·沃森眼中的思想,却包括了一切影响历史进程的发明创造。

◎以更适合当下的视角,把握人类文明的思想变迁:每个时代自有其理解历史的独特方式。彼得·沃森对“思想”的颠覆性定义,打开了最适合当下时代认识人类文明的全新视角。这种重新看待历史的方式,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思想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人类如何走到今天。

◎以毫不打折的深度阅读,对抗平庸化的当下:作者试图警醒我们——思想生活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毁灭或丢弃。碎片化的阅读,给予我们的常常是知识的幻觉;唯一能与之对抗的,就是对历史和思想史的深度阅读。彼得·沃森用一部波澜壮阔、充满细节的思想史,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的联系。

“越了解历史,越有可能知道未来如何展开”。这样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是作为现代人理解自身所处时代的位置,在现实中寻找意义、做出决策的强大工具。为了更好的收藏体验,先知书店特别推出独家定制版《思想史》和《20世纪思想史》套装,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限时赠“独家定制·黄铜书签”)



▍延伸阅读

思想史看上去很火,但却折射当下人的思想虚无

告别思想的牢笼

罗素:“假使我是一个中国人”(发人深省)

眼界决定世界:三观不同,终将渐行渐远

傅高义:为何只有他成功改革中国?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计划思维”的四个迷思

将儿童当作成人,将成人当作儿童

许小年点评林毅夫,精彩过瘾!

刘震云:俺村、中国和欧洲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汤因比留给中国人的三大遗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