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政务国产化应用赋能信息技术创新生态

许超 刘倩 中国保密协会科学技术分会 2022-10-02

引  言


      近年来电子政务国产化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电子政务国产化进程中,以应用为牵引软件定义信息技术体系,拉动基础软硬件成熟度,全面构建安全高效的国产化信息技术体系。提出了通过全面构建综合保障支撑体系、提升用户体验、搭建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国产化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以总集成方法论赋能国产化工程质量与成效,最终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理,从而打造国产化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信创产业的发展。

现今,政务信息化是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标志。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2020年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世界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78位迅速上升至2020年的第45位,在线服务指数位列第34位,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2个省级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已全部建成,平均可提供网上政务服务事项1353项[1]。电子政务通过信息化让政府的管理职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其建设的核心从单纯为提升政府的办公效率转向面向公司企业、社会公众、政府职员提供G2G、G2C、G2E、G2B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政务业务分类


然而,政务信息化建设是发展与危机并存。作为连接企业、公民与政府之间重要桥梁的电子政务领域,实现信息产业创新生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更是政治需要、技术需要、国家安全需要[2]。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以及各类重大专项支持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覆盖芯片设计、整机生产、软件研发、系统集成、测试验证与运维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但中国信息创新产业生态摆脱对欧美技术依赖的难度依然不容小觑。根据工信部2019年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2]。在操作系统领域,桌面系统被Wintel体系垄断、移动系统被AA 架构控制,国产自主操作系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软件生态不健全,开源代码社区不可控等问题[4]

1、国产化面临的问题

1.1解决方案成熟度需要提高

国产化各软硬件产品的技术路线多,以国产 CPU 为例,有以龙芯(基于MIPS指令集)和申威(基于Alpha指令集)为主的纯自主研发路线,有以华为鲲鹏、飞腾为主的基于ARM指令集的半自主研发路线,有以兆芯、中科海光基于X86指令集的合资纯引进技术路线。操作系统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涌现出了很多在Linux基础上做定制的企业和产品,企业力量分散,各自为战,在应用开发和测试认证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5],主要表现在:

1)产品工艺、质量有待提高,产品性能比较国外成熟产品存在差距。如在芯片领域,除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外产业链大部分环节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4]。龙芯 3A 是首款国产商用4核处理器,其工作频率为900MHz~1GHz,而 Intel 和 AMD 主流处理器主频超过3GHz,IBM Power 7处理器的频率超过4GHz[6]。飞腾在2019年9月发布的FT-2000/4高性能桌面芯片,宣称性能相当于2016年Intel酷睿i5-6400桌面芯片水平。

2)国产软硬件产品缺乏体系化基于国产基础硬件的PC和服务器的配套外设和上层应用软件种类不够丰富,在各行业的应用中还不能做到完全性的系统性替代。通用软件用户可选择性极少,外围设备对国产基础软硬件支持弱。另外,国产设备在用户业务环境下与已有终端设备、应用软硬件等也存在融合适应问题。

3)各类产品与国产设备的兼容适配、攻关等工作的深入程度有待提高。对于下游厂商来说,适配工作量大,标准化程度差,验证测试不聚焦、深度不足多头重复投入,攻关成果难以复用。对于用户单位来说,在设计和选型过程中面临多种技术路线和多种产品型号,增加了系统建设的复杂度。

4)目前各层各类产品多达到“可用”的状态,但在整体解决方案中,产品组合后表现出的“好用性”与“易用性”有待提高。

1.3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传统的电子政务正在从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政府管理迈向基于知识资源的智慧型政府治理。智慧政务是技术和政务无缝隙高度融合的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形态,不仅要支撑政务机构内部业务,更要全面支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职能。而当前实践更多是以电子公文、行政办公等轻量级应用软件为业务场景开展,势必带来业务、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矛盾[7]。原有系统的硬件与软件人才,其知识结构都匹配于国外技术生态,在国产化替代过程中,专业人才队伍依然欠缺,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属地化服务保障供给不足等。

1.4产业发展不均衡

国产化核心技术力量和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区,部分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难以有效聚集地方产业力量[7]。国产化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讲,产业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2、电子政务国产化应用赋能信息技术创新生态

为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国产化应用,东软牵头成立了“电子政务信创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聚合资源,共建产业联盟生态圈,主动参与并重点支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综合保障用户体验中心国家级适配中心建设。近两三年间,广泛的行业重应用的国产化开拓,推动了国产化产品优化,使得国产化成果在部分党政机关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2.1应用牵引推进国产化应用

国产化信息技术创新需要与行业的应用紧密结合。基于行业应用,坚持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产品工程集成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通用办公平台为例(如图2所示),模型驱动的平台化开发工具,可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实现功能模块的按需定制。同时,将解决方案、软件产品、硬件设备全面进行国产化基础软硬件环境适配,满足国家网络安全需要。

图2通用办公平台总体架构


任何基础软硬件产品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都将面临一系列瓶颈。坚持应用牵引,通过软件定义信息技术国产化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下,东软通过与产业链中国产基础软硬件厂商的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定可信的生态系统,并针对应用软件的技术架构、业务逻辑进行优化,已经成功实现以全国产软件产品支撑海量数据的商业应用在IBM、ORACLE等国外厂商长期独霸的社会保险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南全省人社行业实现了核心业务应用的国产基础软件全替代,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2.2综合保障支撑生态建设

综合保障服务平台以“平台+运营+服务”的模式,探索了服务管理全程化和总分联动的综合保障新模式,为国产化成果在电子政务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各行业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最佳实践与知识经验。目前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等地,也正在积极筹备或组织区域性综合保障服务分平台的建设。

图3 综合保障服务平台业务架构


综合保障服务平台以“平台+运营+服务”的模式,服务于信创工程的全面建设和推进,聚合行业主管、专家、第三方机构、需求侧、供给侧的专业智库,也可衍生应用于国产化适配中心管理、替代工程指挥调度、系统运维监控、电子政务工程管理与绩效评价、国产化产品质量评价等场景,以自主投资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综合保障服务平台业务采用“1+1+1+N”的框架,如图3所示。

1)建设信创培训与体验基地

2)建设服务于信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中心

3)搭建高仿真验证环境,提供产品测试、问题验证、适配调优环境

4)建立健全质量评测管理系统,覆盖单品、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的测试、产品兼容性认证

5)共享共建问题管理系统

6)产品管理系统,综合产品推荐方案和产品库,为用户选型采购提供建议,对产品版本升级、补丁推送进行管理

7)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进度、配置、质量进行管理

8)运维监控和智能决策相结合

9)面向客户提供测试、适配、咨询与人才培养四大类服务

通过制定相关适配验证、测试测评标准规范、建立公共适配环境等方式,统一服务入口,统筹服务资源;以基础资源和验证能力为依托开展联合攻关、辅助用户单位开展适配选型,达到一体化交付的质量要求,降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成本,缩短实施周期;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推进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用知识库推动成果积累和共建共享;通过服务集中管理,汇聚本地产业力量,引入产业优势资源,促进骨干企业的经验传递至中小企业,形成骨干带动中小企业共同提升服务能力的局面,促进大生态系统的形成;在助力地方产业集群形成的同时,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保障能力。2020年7月,综合保障平台被评为“工信部优秀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综合保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

3、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电子政务领域国产化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阶段性成果,2020年是电子政务国产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发展产业的集群生态,建立自主生态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在重点行业、区域,开展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工作,共同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信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峰.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机理阐释——基于政务改革“浙江经验”的分析[OL].电 子政务[2020-09-09].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181.TP.20200805.0911.004.html

[2]吴绍波,卢思羽. 新形势下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生态的国产化替代战略研究[J]战略与决策, 2020(1):1-6,12

[3]谢劲松,符兴斌,赵文辉. 面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软硬件生态研究[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0,39(9):1-5,11

[4]惠志斌. 科技新冷战”下全球地缘政治对我国网信产业影响分析[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8:5-10

[5]潘仲毅. 国产基础软硬件集成适配优化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18):145-146,149

[6]朱小俊. 基于国产CPU_OS的湖南省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及启示[J] 广东科技, 2014,(12):217-218

[7]《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编委会.2019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S/OL].2020[2020-09-09].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18779

 

注:该文章发表于《信息安全研究》2020年第10期


中国保密协会

科学技术分会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作者:许   超   刘   倩

责编:夏璐璐

往期精彩文章TOP5回顾

美国攻击窃密能力背后的顶层架构

美国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简介

起底突破物理隔离的USB设备攻击窃密技术

通过电力线“搞定”物理隔离计算机

请注意:扬声器、耳机也能窃密了!——Mosquito攻击技术

近期精彩文章回顾

安全编排、自动化与事件响应技术简介

面向国产生态的网络安全事件运维技术研究

移动目标防御技术

浅谈网络攻击溯源技术(下篇)

浅谈网络攻击溯源技术(上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