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罕见病监管政策探讨 | 会场一

  //  

9月2日-4日,由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主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支持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大会现场,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临床医学、医药企业、基金会等不同领域的近两百位专家,以及病友组织代表、患者及家属、社会爱心人士、媒体代表共计超过800人出席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以“初心如一,一路同行”为主题,综合探讨健康中国下的罕见病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探究中国罕见病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推进筛查、诊疗、医保,医药联动的整体发展。

中国罕见病监管政策探讨


本届大会设立三个分会场,9月3日,共计11个主题论坛。分会场1下午第一场研讨主题为中国罕见病监管政策探讨

郭晓丹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任助理、西药制剂分会秘书长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任助理、西药制剂分会秘书长郭晓丹主持了本论坛。

陈晓媛 清华大学医学院临床试验中心行政主任、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主任


陈晓媛主任表示,罕见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呈增长趋势,仍存在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政策和指导原则,但仍缺乏对罕见疾病的定义。同时,她对国内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设计计划等关键问题进行梳理,特别介绍了国家药审中心出台的《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并针对该指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她鼓励企业关于临床试验设计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


刘忠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不良反应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忠主任以三个罕见病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血液制品在治疗罕见病过程中监管上的科学问题。血液制品是医疗和战略资源,挽救生命的同时也带来安全性风险。从献血者和患者/受者安全来讲,血液制品要求全流程监管,关注血液制品安全的五要素,降低血液制品的残余风险。


杨悦  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


杨悦院长表示罕见病立法进入关键时间节点,罕见病危害巨大成本高昂,受到广大社会公众、高层领导的关注。罕见病用药近期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用药市场严重失灵。从全球经验来看,近一半国家/地区有罕见病用药政策,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对罕见病用药进行单独立法。她认为破解罕见病诊断和治疗难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建立协同机制,促进推动型与拉动型政策协同发展,形成诊疗、科技、药品和医疗保障等的政策合力;建立罕见病用药用械资格认定制度;充分发挥罕见病患者组织在医疗产品研发中的作用;建立罕见病患者登记平台、数据库、罕见病知识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等。她相信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指引下,相信我国罕见病政策生态将持续向好,使更多患者获益。


嘉宾讨论

……



问:陈教授介绍了罕见病附条件批准的科学考量,执行起来仍有困难挑战,如何与CDE开展上市前的沟通?沟通技巧?


陈晓媛: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研发上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尤其是不按常规的设计去做的,尤其要注重沟通交流。如何说服评审官接受有限数据的不确定性, 风险和获益的评估,临床现状和迫切程度也一定要在审评考虑的角度。监管部门尽管很支持罕见病药物的研发,但是也需拿证据说话。


问:血液制品,如何在多部门监管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科学监管?


刘忠:以科学为基础,管理上多认可科学,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现场提问: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患者组织应如何发挥作用?


陈晓媛:患者为中心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出台,药物研发理念从监管和医生,转向患者需要什么,如何倾听患者声音非常重要,患者认为的获益和风险是什么,患者如何和药物研发对接等,是所有监管部门都在研究的问题。患者组织的参与中国与国外存在差异,真正声音反应到药监,有赖于患者群体。实际上该如何做,路径还不通畅,患者组织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需要进一步建设。


更多精彩瞬间请扫码查看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罕见病信息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