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法民二庭审判长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五)对关联交易的规定

烟语法萌 2019-10-13


作者:最高法民二庭审判长王东敏    转自:法律之道


《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第1、2条涉及对关联交易的规定,核心内容是,当控制公司一方滥用权利损害公司利益时,非控制方可以通过诉讼挽回公司损失,对此,公司和股东均可以行使诉权。该司法解释的实质是加强了对非关联方股东利益的保护。


(一)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利弊及法律规定


    一般认为,关联公司是指两个以上公司主体打破了法人人格独立的界限,其间在事实上形成了控制与被控制或者是组织与协调关系。关联公司之间的经济交往即为关联交易。


    关联公司及关联交易,是企业追求持续发展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建立关联公司,有诸多好处:通过投资或者收购股权等方式渗透到其他公司,可以直接控制竞争对手,有效排除市场竞争;通过关联公司控制生产链条、销售市场及产品价格;关联交易,还可以减少交易公司之间的猜疑,使交易更加便捷、持续稳定,同时也减少交易成本;通过建立关联公司,跨行业经营,既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又可以分享不同行业或经济领域的发展与经营成果,等等。


    但是,关联公司及交易也有弊端,可能殃及社会交易秩序与安全。在公司内部,可能存在转移公司利润,仅满足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益,损害非关联方股东利益;在公司外部,资产或利润转移,可能规避税收、到期债务;关联公司的联盟,可能垄断和控制市场,影响公平竞争,等等。


    为避免对他人利益的影响,须对关联公司及交易给予必要的立法及司法干预。例如,针对关联公司对市场竞争的破坏,制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关联公司对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突破,规定关联公司之间对公司债权人共同承担责任;针对关联公司中的控制公司有可能剥夺被控制公司的利润等,规定被控制公司及非关联方股东的诉权;针对关联公司中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公司商业机会和利益等,规定非关联方股东对返还公司利益的诉权;针对关联公司的隐蔽性,规定信息披露制度、公示制度、通知制度,保护可能与公司发生关系的相对人及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针对关联公司收益的整体性,通过会计法规定合理调整关联公司之间的会计核算,防止规避国家税收,等等。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五)

(2019年4月29日起施)


第一条  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原告公司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请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所造成的损失,被告仅以该交易已经履行了信息披露、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条  关联交易合同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情形,公司没有起诉合同相对方的,符合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股东,可以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董事职务被解除后,因补偿与公司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综合考虑解除的原因、剩余任期、董事薪酬等因素,确定是否补偿以及补偿的合理数额。


决议中载明的利润分配完成时间超过公司章程规定时间的,股东可以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决议中关于该时间的规定。


(一)公司回购部分股东股份;

(三)他人受让部分股东股份;

(五)公司分立;


第六条  本规定自2019年4月29日起施行。


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2019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五)》(以下简称《规定》),就股东权益保护等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规定。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相关负责人。


记者1:请具体介绍一下本司法解释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五)》(以下简称《规定》)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规定》只有6个条文,但内容非常丰富,切实提升了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利。一是,《规定》明确了履行法定程序不能豁免关联交易赔偿责任。同时规定符合条件的股东可以提起代表诉讼,请求对关联交易中相关合同确认无效与撤销,为中小股东提供了追究关联人责任,保护公司和自身利益的利器。二是,《规定》明确了董事职务的无因解除与相对应的离职补偿,厘清公司与董事的法律关系,增强股东权益保护,降低代理成本。三是,《规定》明确了公司作出分配利润的决议后,完成利润分配的最长时限,使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落到实处;四是,《规定》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重大分歧解决机制,强调法院在相关案件审理中强化调解,引导股东协商解决分歧,恢复公司正常经营,避免公司解散。


记者2:《规定》对关联交易进行了规范,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答:规范关联交易是《规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联交易是把双刃剑,正常的关联交易,可以稳定公司业务,分散经营风险,有利于公司发展。但实践中发现,一些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利用与公司的关联关系和控制地位,迫使公司与自己或者其他关联方从事不利益的交易,以达到挪用公司资金、转移利润的目的,严重损害公司、少数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明确了关联方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应当承担损失赔偿责任。民法总则第八十四条在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将适用范围扩展到全部营利法人。本次司法解释制定中,对于关联交易分两个层次规范:第一个层次是规定了关联交易的内部赔偿责任;第二个层次是否认关联交易相关合同的效力。


关于关联交易的内部赔偿责任问题。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履行法定程序不能豁免关联交易赔偿责任。实践中,人民法院审理公司关联交易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时,相关行为人往往会以其行为已经履行了合法程序而进行抗辩,最主要的是经过了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批准,且行为人按照规定回避表决等。但是,关联交易的核心是公平,本条司法解释强调的是尽管交易已经履行了相应的程序,但如果违反公平原则,损害公司利益,公司依然可以主张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鉴于关联交易情形下,行为人往往控制公司或者对公司决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本身很难主动主张赔偿责任,故明确股东在相应情况下可以提起代表诉讼,给中小股东提供了追究关联人责任,保护公司和自身利益的利器。


关于关联交易中相关合同确认无效与撤销的问题。在这方面,《规定》实际扩展了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范围,将之扩大到关联交易合同的确认无效和撤销纠纷中。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下,公司作为合同一方,如果合同存在无效或者显失公平等可撤销情形,可以根据相关规定直接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或撤销该合同。但是关联交易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合同,是关联人通过关联关系促成的交易,而关联人往往控制公司或者对公司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即使合同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情形,公司本身也很难主动提出请求。故在关联交易中,有必要给股东相应救济的权利。在公司不撤销该交易的情形下,符合条件的股东可根据法律规定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来维护公司利益,进而维护股东自身利益。


记者3:《规定》有关董事职务无因解除的规定应如何理解?是否会影响董事的正常履职?


答:《规定》廓清了公司与董事的关系,明确了公司可以随时解除董事职务。我国公司法中仅规定了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在我国公司法上,对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公司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已经基本统一认识,认为公司与董事之间实为委托关系,依股东会的选任决议和董事同意任职而成立合同法上的委托合同。既然为委托合同,则合同双方均有任意解除权,即公司可以随时解除董事职务,无论任期是否届满,董事也可以随时辞职。


无因解除不能损害董事的合法权益。为平衡双方利益,公司解除董事职务应合理补偿,以保护董事的合法权益,并防止公司无故任意解除董事职务。从本质上说,离职补偿是董事与公司的一种自我交易,其有效的核心要件应当是公平,所以本条强调给付的是合理补偿。我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委托人因解除合同给受托人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本条对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的自由裁量权行使进行了相应指引。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公司中还存在职工董事。因职工董事不由股东决议任免,因此不存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除其职务的情形。


记者4:《规定》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行使利润分配请求权,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答:利润分配请求权是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中小股东在行使这项权利时有时需要司法的帮助。此前制定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中规定了股东以诉讼形式强制公司分配利润的条件。根据该规定,如果没有作出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有效决议,股东要求分配利润不能得到支持;公司作出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有效决议,股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强制分配。但如果过分长期不分配利润,符合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情形,则强制分配利润的请求能够得到支持。《规定》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定了公司完成利润分配的时限要求,使得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润分配请求权落到实处。


《规定》明确了利润分配完成时限的原则:分配方案中有规定的,以分配方案为准;分配方案中没有规定的,以公司章程为准;分配方案和公司章程中均没有规定,或者有规定但时限超过一年的,则应当在一年内分配完毕。鉴于公司一般计算年度利润,故作出利润分配决议后,要在一年内完成分配,这一时间符合实际做法。


如果具体分配方案中载明的分配时间超过了章程的规定,股东可能更希望按照章程规定的时间进行分配。这属于公司决议内容违反章程规定,符合决议可撤销情形,股东有权依法起诉撤销该决议中关于分配时间的部分。分配时间被撤销后,则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进行分配。


本条明确了公司决议可以部分撤销,决议部分撤销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但是如果该分配时间与决议其他部分密不可分,则不能单独撤销分配时间。故能否撤销需要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具体确定。



记者5:《规定》对调解作出专门规定,调解这种方式对于纠纷解决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答:您所说的是《规定》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分歧解决机制的规定。


基于公司永久存续性特征,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产生重大分歧,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出现公司僵局时,只要尚有其他途径解决矛盾,应当尽可能采取其他方式解决,从而维持公司运营,避免解散。解决公司僵局一般采取股东离散方式来避免公司解散。但是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其人合性特征,股权转让受到诸多限制,不愿意继续经营公司的股东退出公司较为困难。目前通过调解方式在诉讼过程中实现类似的效果是一条可行途径。故在审理相关案件中强调调解,对于解决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有特殊的意义。而这类案件调解往往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专业性,故需要在司法解释中作出相应指引。


我国公司法中并非没有股东分歧解决机制,如我国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回购请求权。此外,我国证券法第八十八条、第九十六条规定了上市公司股份被收购达到30%时,法律保护少数股东的强制出售权。《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五条也规定法院判令公司解散时应当注重调解。上述规定体现了尽力避免司法解散公司的要求。但上述规定适用范围偏窄。《规定》继承了此前的分歧解决机制,并扩大适用范围,将其扩大到所有涉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重大分歧的案件纠纷类型中。


通过调解,可以由愿意继续经营公司的股东收购不愿意继续经营公司股东的股份,类似于股份强制排除制度;可以由公司回购股东股份,类似于股份回购制度;可以由公司以外第三人收购股东股份。争议股东股份被收购后,退出公司,公司僵局即可解开,从而维持公司正常经营。转让股份不能实现的情形下,通过调解,实现公司减资,使得争议股东“套现离场”,其余股东继续经营减资后的公司,也可以使得公司存续;公司分立则使得无法继续合作的股东“分家”,各自经营公司,也使得公司以新的形式存续。


      无论股权在股东之间转让、公司回购股份、股份转让给公司外第三人还是减资、公司分立等,都有各自的条件和程序性要求。法院在调解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当事人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遵守相应程序。例如,公司回购股东股份的,应当在六个月内注销该股份。公司分立的,应当公告债权人清偿债务等。故本条强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关联交易中对被控制公司和非关联方股东利益的保护


    公司法律在允许建立关联公司关系的同时,作为弥补,对被控制公司和非关联方股东利益也提供了相应的保护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时,应对公司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法》第21条规定了上述内容。建立关联公司体系的,有可能在其间进行业务、收益及利润的调整,发生关联公司之间的不公平交易,这实际上是控制公司将被控制公司作为经营客体,使被控制公司失去了独立意志和利益,失去了独立的法人人格,其结果有可能使被控制公司利益直接受到损害,被控制公司债权人利益、非关联方股东利益也间接受到损失,社会交易安全受到破坏。


当发生关联公司之间的不公平交易时,安排利益调整的上述人员,有责任在合理的期限内安排利益回转,使因调整而消减的被控制公司利益得到弥补,否则,参与安排利益调整的上述人员应对被控制公司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上述人员在管理公司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向关联公司转移利益时,往往以公司权力机关的名义作出,或者在决定进行关联交易时履行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必要程序,使决策形式合法化,预备以此推卸个人责任,为此,《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第1条规定,上述人员仅以关联交易已经履行了信息披露、经股东(大)会同意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进行抗辩时,不予支持。司法解释(五)在《公司法》第21条对上述人员作约束指引规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其在利用关联交易时的最终责任,如果公司利益因关联交易受损得不到补偿,不论关联交易是否在公司内部履行合法决策程序,在公司外部是否适当披露信息,都不能免除上述人员个人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2.规定股东不得滥用权利损害非关联方股东利益。


《公司法》第20条规定了上述内容。关联方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公司利益,是比较常见的滥用股东权利损害非关联方股东权益的情形。“滥用”权利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行使权利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例如,在股东(大)会中依法、依据章程行使表决权;第二,行使权利的目的是使自己或关联公司获益,而不是本公司受益;第三,实际发生了公司或者非关联方股东利益受损的结果。


    3.规定表决回避、竞业禁止制度。


    《公司法》第124条规定了董事表决回避的内容,凡是涉及关联交易、关联关系的事项,与该事项有关联关系的董事不得参与表决。《公司法》第148条第(五)项规定竞业禁止内容,未经股东(大)会同意,董事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4.规定非关联方股东的诉权。


    《公司法》第151条、《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规定了股东的诉权。非关联方股东认为公司利益因关联交易受到损失时,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第2条进一步明确规定,股东可以起诉请求认定关联交易合同无效,或者撤销关联交易合同。


往期文章:最高法裁决:向被告邮寄开庭传票未妥投后通过公告送达,符合法律规定


 往期文章:江苏高院印发《家事纠纷案件审理指南(婚姻家庭部分)》,内含50个婚姻家庭纠纷热点、难点问题办案参考


 往期文章:最高院裁判规则:关于“虚假印章”的认定、举证责任及法律后果


 往期文章:最高法院:合同效力判断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详细说明)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山东烟台人,从事法院工作十六年,现山东智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