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北京人大 2021-11-26


快 讯

今天(7月30日)上午9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本次专题询问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


专题询问主会场现场。


专题询问列席人员名单

王红  市政府副市长

靳学军  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戴颖  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张晶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李红兵  市民政局副局长
王鸿剑  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
张宏宇  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
刘梅英  市商务局副局长
周卫民  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
张华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方葆青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王颖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刘强  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
刘敏华  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


  现场精彩问答( 摘录)

01



要点: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即将出台
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在土地供给、租金补贴等政策方面,将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对于存量用房作为养老用房,给出五年规划调整、做后续准备的过渡期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丛骆骆提出:医疗和养老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专题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社会化医疗和养老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用地难,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所用房屋很多为存量房屋,规划用途并非为医疗和养老用地,受消防等限制无法进行升级改造、改善等等。这些问题影响到社会资本进入。对此有什么考虑?应该如何解决?

 

 市卫健委在回答询问时表示,近一两年北京市出台了一些支持社会办医改革发展的举措,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北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有持续增加。截止到2019年,北京市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总数达5429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数量的49%。同时床位规模数达到了2.93万张,占了全市总床位数的23%。针对社会办医事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医疗用房和用地的问题,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卫健委会同市发改委、规自委积极研究解决,近期已经制定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相关文件即将出台。文件里面专门涉及到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用房用地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严控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预留空间。尤其是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首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同时在土地供给、租金补贴政策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第二是扩大社会办医的的用地供给,加强全市医疗资源统筹。特别是对医疗资源比较薄弱的地区,在安排用地的时候首先是安排医疗资源用地。社会资源力量通过政府划拨、协议出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医疗用地的使用权。
下一步将会同市规自委积极促进政策落实落地,另外加大政策改革创新的力度,为社会办医在首都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市民政局在回答询问时表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对于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等存量房屋和社区用房来办养老服务设施的,同时存量房屋在符合规划和不改变用地的主体,并且保证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五年之内继续按照原用途以及相应的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土地的规划性质跟地上物的服务性质是必须一致的,现在给了五年过渡期,因此对于存量用房作为养老用房,这五年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规划调整、做后续准备的过渡时间。
此外,对于存量的养老服务设施,当土地性质不是养老服务规划的时候,只要在整体上跟区域的规划不冲突,就可以在控制性详规的调整中进一步到位。这为今后解决存量用房用于养老设施的规划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晰的思路。

02



要点: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配套政策,截止目前已完成61项,还有21项正在研究制定和推进中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伯旭提出:2020年4月28日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与之配套的制度尚未出台的还有多少项?已出台的政策在哪里可以最便捷地查询到?

市发改委在回答询问时表示:为了保证条例的实施,需要出台的政策措施是82项,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61项,还有21项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和推进过程当中。
为方便企业查询和准确理解这些政策,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全市权威发布平台,全面改版了首都之窗,在页面的设置上,更方便群众查询。特别是,政务服务局开通了在线服务,截止6月底,在线接待群众咨询达到4326人次。二是在全市大规模开展政策的宣传培训,加强政策解读。去年我们市区两级共召开了宣传培训1900多场,培训人次达到了30万人。今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我们召开了290余场的培训会,累计培训人次达到了5.3万人。三是完善政府的“服务包”制度,2018年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服务企业的“服务包”体制,发改委是总管家,各个行业部门是行业管家,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是服务管家,今年围绕着三级管家我们又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截止目前,服务管理体系已经服务企业2255家,提供服务8000多项。与此同时12345市民热线也设置了企业服务的功能,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03



要点:
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与国际人才的需求还不相匹配
通过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
从国际人才社区实际需求出发,梳理十件重点实施清单
抓好十件实事落地,力争使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越提出:服务业扩大开放需要进一步优化软环境。2017年北京制定了关于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先后在海淀、朝阳等八个地区进行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试点。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这些社区在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还不够宜居宜业,与国际人才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工作生活环境还不够便利。如何围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进一步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宜居宜业环境?

市人才局在回答询问时表示:目前,通过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导则由市规自委和市人才办联合印发实施,成为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标准。导则聚焦国际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提出宜居社区、邻里交往、教育文化、创新视野、医疗健康、交通网络、生态低碳、服务配套、管理先进等九大场景。

 在今年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小东对社区建设工作明确要求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务实推进,以导则为标尺和统领,对标对表进行体检,研究提出具体落实的建设计划,确定本社区的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

我们从国际人才社区实际需求出发,梳理了十件重点实施清单,并以市人才办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国际社区。这些实事主要涉及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服务、品牌提升等方面,也是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中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关心关注的具体问题。计划建设的项目包括新建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外国人住宅,改造升级特色示范街区等。力争使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04



要点:
进一步梳理整合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涉及到的科技成果的制度,对政策制度进行集成
加大对这些政策制度的宣传和辅导力度
畅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机制,使相关的权限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玉芳提出: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由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属性,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又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单位负责人担心背负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顾虑重重。针对事业单位无形类的国有资产管理,本市有什么举措可以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财政局在回答询问时表示: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现行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所涉及的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收益分配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考虑到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制度比较分散,特别是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无形资产管理的制度分散在几个文件当中,同时又比较专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梳理整合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涉及到的科技成果的制度,形成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对政策制度进行集成。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对这些政策制度的宣传和辅导力度,便于相关单位能够全面掌握和理解执行。

另外在充分授权的同时,我们也要指导科研单位能够补充完善资产管理以及激励分配等方面的内控制度。另外,我们也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畅通落地转化的机制,使相关的权限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05



要点:
开放政策不足、开放的领域和区域还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在金融、专业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争取更多突破性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北京落地
通过政策集成,让更多的功能区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开放发展的格局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孙杰提出:服务业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制度体系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昨天市政府关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报告当中也提到了一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持续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将出台哪些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市商务局在回答询问时表示我们目前在筹划升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打造国家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针对开放政策不足的问题,在“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来打造优势企业。“自贸试验区+”就是在自贸试验区实施的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政策,但凡符合北京发展定位的,经过程序报批都可在北京深化扩大开放当中实施、试点。我们下一步会把这项政策落实好。同时借助正在制定的4.0版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方案,我们会在金融、专业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争取更多突破性的先行先试政策在北京落地。

目前,开放的领域和区域还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针对开放领域和区域不足的问题,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开放模式——“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并行突破。举一个例子,针对一些重点的领域、区域,我们进行打包的政策设计,打造“产业+区域+政策”的制度创新模式。

比如,我们以中关村软件园为基地,打造数字贸易的引领示范区;针对通州文化服务区,打造文体旅游特色区等等。通过我们的政策集成,让更多的功能区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开放发展的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叠加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自贸区政策优势,在全市构建“1+3+N”的开放发展新格局,“1”是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片区,分阶段推出大兴机场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清单,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3”是打造3个各具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加快天竺综保区创新升级,争取大兴机场综保区尽快获批,启动亦庄综保区申报。“N”是在全市打造多个开放“云团”。聚焦重点领域、落地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区域+政策”的制度设计,优化该区域产业开放生态,吸引国际优质资源聚集,吸引产业关联项目落地。


06



要点:
制度创新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重要核心目标


通州区主要聚焦简政放权、要素支撑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郝志兰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先导区。通州区也立足本区域实际,在文化旅游等领域有所突破。但是一个区的服务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先导区推进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困难,请问政府在给予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上有哪些措施?

市商务局在回答询问时表示制度创新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重要核心目标。通州区主要是聚焦简政放权、要素支撑。在聚焦简政放权方面,今年4月份刚刚由市政府赋予城市副中心管委会30项职权,应该说实现了中心的事副中心办在聚焦要素支撑方面,通州区也专门制定了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时他们还探索出了八项体制机制创新,也被商务部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聚产业方面,围绕通州要重点打造的一些产业板块,比如说聚焦高端商务,市区两级共同打造国际高端智库和国际人才的聚集区。政府通过牵线搭桥,积极推动普华永道等机构入驻副中心,同时支持北京人力资源产业园通州园的建设。此外,在财富管理和绿色金融方面通州也走出了一条路。
在开放先导区的定位方面,通州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就利用外资的比重来说,虽然增长比较好,但是占全市的比例还是偏低,下一步的空间和潜力还非常大。

07



要点:
拿出一定比例的项目和资金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按照招标法的规定,不允许设置相关的限制性条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郭继孚提出:这几年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有目共睹。但似乎一些政府项目更愿意给国有企业,不愿意给私营企业。在招投标当中,有时会设置一些门槛,比如“资质”的门槛;或设“增分项”。其实,有些工作一些专业的小公司做得不错。想问有什么举措能让这些项目更多向中小企业、民企倾斜?

   

市经信局在回答询问时表示:对中小企业投标,我们都有一定的比例。我们也会拿出一定比例的项目和资金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按照招标法的规定,不允许设置相关的限制性条款。这个我们已经公示了。对于招标的结果也要进行公示,要接受检查。当然对一些大型项目来讲,对技术资质有限制。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投标的项目,我们对中小企业是优先支持的。


08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两项工作都是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这两项工作列入重点监督事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亲自参与,有力推进了相关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前一阶段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和委员、代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坚持工作程序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今天的专题询问,体现了各位委员、代表对此项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各位委员、代表询问的问题针对性强,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主体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短板,找到了病因,为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虽然相关部门现场作了应答,但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一一的剖析,会同昨天的审议意见建立工作台帐,做好整改,切实做好人大监督的后半篇工作。
整理 / 责编:张雪松


【要闻】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快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2019年市级决算草案报告等议题
【要闻】北京市政府报告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关注】《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遇重大突发事件中小企业可获税费减免等应急救助
【关注】《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中医养生保健不得打“治病”旗号
【关注】《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擅改管道燃气设施将被罚款
【关注】《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任何人有权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
【关注】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建议:加快制定年内出台18项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