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捎带收”中的邻里互助

北京人大 2022-07-09


关注

67岁的市民王文瑞家,过去客厅里常摆着个旧水桶,用来装垃圾。提起这个超大号垃圾桶,王文瑞一脸苦笑:“我是心脏术后恢复期,大夫嘱咐了,尽量少走道儿,以免摔倒;老伴儿64岁了,眼神儿也不好,下楼不方便;孩子们也都忙,不常在身边……”为了少下楼扔垃圾,家住5楼的王文瑞只好在家准备了一个超大垃圾桶。

  这天气越来越热,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垃圾攒好几天才扔一次,多不卫生啊?记者来到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兴政西里社区。走楼梯上5楼,呼哧带喘。敲开王文瑞家的门,有点儿意外:屋内干净整洁,找了两圈儿,也没见到超大号垃圾桶。王文瑞瞅着记者,笑了:“大桶现在‘退休’喽!”  说话间,有人敲门,“肯定是田师傅。”王文瑞拎着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各一小袋,打开了门,门外正是身着垃圾分类绿马甲、挂着“指导员”红袖箍的田义华。接过垃圾袋,田师傅给王文瑞指了指楼梯拐角:“以后,您把分好了的垃圾放在牌子那就行,省得我老是打扰您休息。”王文瑞连声道谢:“这垃圾分类真是越来越暖心了。”楼梯拐角的牌子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字——“捎带收”志愿服务,垃圾暂存处。  从5楼下来,田师傅讲起了“捎带收”服务的缘由。上月中旬,田师傅所在的公司多利洁与林校路街道达成合作,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帮助辖区提升垃圾分类水平。在前期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每个社区都有几户像王文瑞这样不方便下楼扔垃圾的居民。“街道在给我们垃圾分类指导员开会时就征求意见,问我们能不能上门帮着收一下。”田义华说,忘了人群中是谁大声喊了一句:“那还不就是捎带手儿的事儿。”大家纷纷响应,这项志愿服务就定名为“捎带收”。  不过,享受“捎带收”服务有个条件——必须承诺做好垃圾分类。田师傅打开王文瑞家的两袋垃圾,“老王家分得不错。”他将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随后开始了下午的桶前值守工作。  兴政西里社区里还有一户残疾人家庭加入了“捎带收”,约定收垃圾时间是每天6时30分。“现在,很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是老人家里都有保姆,但如果需要帮忙收,我们也义不容辞。”田义华说,上门收垃圾的过程中,也让垃圾分类宣传更进了一步。  在兴政西里社区,很多居民都对“捎带收”志愿服务赞赏有加,还有不少居民准备加入,一同承担“捎带收”服务。和王文瑞同住一个楼门的李女士就说,如果垃圾分类指导员忙不过来,自己可以帮着把邻居的垃圾带下去,“都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捎带手儿的事儿,不辛苦。”  多利洁公司相关负责人栗阳说,未来,“捎带收”志愿服务将由“指导员上门取”逐渐转变成同楼门“邻居捎带手儿拿下楼”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以邻里互助的形式促进垃圾源头分类。  记者手记  有温度的小创新  与之前“混投”垃圾相比,分类投放肯定麻烦一些,如何让居民接受、习惯这种环保的生活方式?“捎带收”服务贡献了一个有温度的创新方法。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捎带收”,让居民在“不方便”中感受“方便”。  除了“捎带收”,自去年5月本市正式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已有不少街道推出了有温暖的创新举措,比如,厨余垃圾需要破袋投放,就有可能弄脏手,于是社区在投放点安装了“破袋神器”,还在垃圾投放点旁设置了洗手池。垃圾桶可能存在污渍和异味,于是有的社区就安装了自动感应垃圾桶和新风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老城区胡同空间狭小,没有安装集中投放点位的条件,垃圾分类指导员就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收……  这些有温度的小创新,使本市垃圾分类效果明显。今年5月,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共有1.3万余个小区、3000余个村执行垃圾分类,2020年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比2019年下降超两成,分类效果超出预期。  不仅如此,有温度的小创新,还促进了邻里互助,增进邻里情感,大家一起努力维护家园环境,共享干净整洁的生活空间。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史健


【要闻】习近平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 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要闻】蔡奇带领市领导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重温入党誓词!
【要闻】京津冀人大立法协同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
【人大动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期重点工作
【聚焦】市民热线“出题”创新机制“破题” ——“每月一题”系列报道之一
【学党史】彰显自我革命的最鲜明品格和最大优势
【他山之石】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三省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流域
学习金句 | 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