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 |《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1卷(总第16卷)要目

法律史评论 法律史评论 2022-01-22

专论



论作为判例法典的《春秋》——以复仇为例

作者:李 平  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春秋》以编年记事而为万世法、素王法人所共知,然其所蕴涵了的精巧立法技艺却始终未得发覆。通过分析与复仇相关的经文,可管窥孔子“经句单元—法例—判例”的立法模式。每个判例都包含一组“动态规则”,意在为不同情势下的具体行为提供精确指引,而非止于原则性地彰明“大义”。同一情势又因所处据乱世、升平世(霸政)、太平世(王政)之别而对应不同行为规则。一切规则均以“亲亲”为根本和最终评断标准,由此实现一体之“仁”一以贯之于所有行为规范。由于看重由拨乱世而渐进于太平的证道过程,《春秋》格外细致地规定了“反常”的权变规则,辅之以“原心”原则,以此明示如何处乱世而求太平,同时又以权变规则之不尽善表明为何人类须以大同之太平世为归宿。上述立法技艺、原则与价值追求可指引当下乃至未来人类的法文化演进。

关键词:《春秋》;判例法;复仇;亲亲;动态规则



实质正义: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的价值取向 

作者:李麒 山西大学法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正义观具有鲜明的实质正义价值取向。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以实质正义为价值导向,体现了对有罪当罚、罪责相应和保护无辜的公正裁判结果的追求,其规范严整周密,是实质正义的法律化、制度化、现实化。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由基本规范和补充规范构成,既包括典型的“官司出入人罪”基本罪名,还包括一些以出入人罪论的情形。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表现出规制重点明确、坚持客观主义、克服重刑倾向等规范特性,也体现了“报”“仁”“情”的中国法文化观念特性。

关键词:唐律;出入人罪;司法责任;实质正义



夺夫之争:再论民国萨本驹“抗战夫人”案

作者:董凡、沈玮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 要:战时南京国民政府社会兴起“抗战夫人”热潮,军政人员有妻另娶妻成为时尚。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原配夫人遂兴讼公堂,以政要之后萨本驹被诉一案最为典型。深受“党化司法”影响的南京国民政府法官审理此案既能考虑到战时政治大局,又能始终依法裁判,但唯独缺少对苦难大众民意的体察。在国共内战即将结束之际,该案被,政治宣传巧妙利用,将其改编为揭露国民党官僚在战时不顾民众疾苦竟贪图享乐、消极抗战的讽刺悲剧。本为婚姻情感纠纷的家事案件在国民党的法官手上得到了恰当处理,但却被作为政治宣传载体争取民众拥护,只不过经,改改编的影视作品忽视了立法和司法理性,掩盖该案对促进男女平权的进步意义,可能会阻碍解放后女性权利的实质性获得。;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夫人;萨本驹;婚姻法;司法效果



清代蒙古喀喇沁右旗的诉讼审判

作者:额定其劳著、蒙古勒呼 译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系

摘要:本文根据蒙古文档案史料,试就清代蒙旗之一喀喇沁右旗之审判制度进行崭新的研究。在清代,该旗的地方行政区域——可对应于扎萨克衙门(政府的核心机构)——通常是以领地、地区、村庄组织起来的。这些领地里有诸多首领,如贵族(塔布囊)、管理塔布囊的达玛拉塔布囊以及非贵族官员。作为官方正式的起诉程序,诉讼被呈送至扎萨克衙门或楚勒干(或呼里勒)、处理公务的会议。向扎萨克衙门提起的诉讼中,如土地纠纷等细案通常转至达玛拉塔布囊或非贵族官员审理,重大或疑难案件则由扎萨克衙门审理。关于后者,衙门之官员们听讼后,拟定原案上呈扎萨克作最后判决。涉及贵族的诉讼原则上由达玛拉塔布囊负责或参与审理。除扎萨克衙门审理外,地方首领亦以非正式的形式审理案件。因此,该旗的审判体系呈现出中央与地方的二元结构。该体系的形成源于喀喇沁右旗的政治结构,因为地方首领既隶属于扎萨克,又统治着各自的地域或阿勒巴图。此外,本文通过若干案例分析指出,喀喇沁右旗的诉讼审理还呈现出命案审理中重视被害者亲属的意愿,诉讼给案件相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损失,诉讼引发报复行为等特点。

关键词:蒙古、清代、喀喇沁右旗、政治秩序、审判



清律的基础知识


作者:[日]谷井阳子 著   伍跃 译  天理大学文学部、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国际学部

摘要:本文在第一部分中,以法条的称呼为首,介绍了清律中使用的诸如“罪”、“刑”、“犯人”、“罪人”、“囚人”等语词,以及“八字”在清代的含义。第二部分说明了刑罚体系及其与服制的关系。第三部分在重构的基础上解释了作为清律总则的“名例律”中的一些重要条文,如“十恶”,以及对于宗室、勋戚、官员、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犯罪时量刑的考虑,和“孙”、“子”、“日”、“年”等常用语词的具体含义。

关键词:传统中国;法理思维;清律·名例律;沈之奇;大清律辑注



评论



对孔子“五伦”观的误读

作者:徐道鄰;张岩涛 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 要:对于孔子的“五伦”观,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一方面,尽管“五伦”与“三纲”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却并非为一方所主导的片面关系,而是被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主导;另一方面,这两种主导性原则并非出自孔子之口。孔子最初强调了“君臣”“父子”关系的重要性,“五伦”概念最初由孟子提出,并为后世儒生所发展,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孔子主张的互惠对等原则也逐渐为一种绝对的单向服从原则所替代,进而形成了一种与孔子本人观点截然不同的带有高度专制色彩的人伦主义精神。

关键词:孔子;儒家;五伦;三纲;宋明理学



牢愁:

文人诗词中的监狱生活和囚徒心理


作者:韩涛 复旦大学法学院

摘要:古代监狱曾拘禁过不少才情出众的文人士子,他们因种种原因身陷囹圄,满腔悲苦忧闷,借诗言志,藉词抒情,凝成一篇篇情真意切的诗词,以亲历者的视角,记录着监狱的生活和囚徒的心声。作为囚徒的代言人,他们所吟咏的主题,大抵涉及叙述幽禁之苦、剖白胸中之冤、寄托亲友之思、表达同狱之谊、答谢吏卒之德、恳请权贵之助、张扬旷达之气、吐露诀别之音等内容。借助狱中诗词的引领,我们可以身临其境,走进亲历者的世界,聆听他们内心的真情倾诉,近观他们眼中的真实牢狱,领略当日囚徒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文人士子的狱中生活,要比普通囚徒优越,诗词中的描述,有其自身的局限。但无论如何,这些诗词,都真实地反映了监狱中囚徒生活中的多个侧面。这是中国监狱史上的重要史料,应该引起法学界的应有重视。

关键词:监狱;文人诗词;囚徒;生活;心理



“封禅”与“登极”:

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视域


作者:佘文博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封禅”“登极”是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表现形式,其导源于“礼”,以敬畏“天道”为心理基础。君主通过“祭天”的行为,报答上天的眷顾。同时,受民本思想的影响,“祭天”在客观上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后世君主举行“封禅”大典,实乃标榜“重民”的举措。其中,唐代“封禅”目的之变易,折射出其政权性质由“神本位”递嬗为“民本位”的理路。迨皇权日炎,传统社会后期的专制君主乃将体现“天道”的“封禅”束之高阁;同时,抽离出“登极”的民本内核,将“尊君”环节加以扩张,使之“蝉蜕化”以服务于当朝帝王的个人私心与目的。“登极”的举行,为宣扬君权至上提供了“剧场化”的场域。清季已还,经以“三民主义”为大纛的政治革命之导正,民本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洋民主精神的对接,我国政治宣誓制度的心理基础亦由对“天道”的敬畏变为对“人民”的敬畏。

关键词:政治宣誓制度;封禅;登极;天道;民本思想



从继承诉讼看晚清家族法的特点


作者:任晓兰、李琪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家族法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法律制度,对维持中国的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发展到晚清,西方列强的侵入使中国社会结构开始被打破,中国不得不对原有法律制度进行改革以跟进时代潮流,家族法也在改革之列,在其改革中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从《各省审判厅判牍》的“族制门”中记载的判例可以发现,家族法是晚清修律与司法改革的缩影,兼具内容上保留较多传统因素与适用上实行新式审判的特点,体现了中国法律由传统向近代的演进。

关键词:家族法;继承诉讼;晚清;判例



书评



西方婚姻性质认定的历史发展路径——《从圣礼到契约:西方传统中的婚姻、宗教与法律》读书札记

作者:张融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在我国的学理上,婚姻性质的认定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在这些不同观点中,不少均参考了西方学说中婚姻性质的认定观点,然此种参考仅取部分之用而已,对其所持观点的源流变事实上并未有专门论述,这使部分读者对于一些从西方借鉴而来的观点不知所云,这是我国对西方婚姻性质认定历史发展研究缺乏所造成的。对此美国著名法学家约翰·维特教授所著的《从圣礼到契约:西方传统中的婚姻、宗教与法律》恰好可以解决该方面的难题。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幅西方婚姻性质认定的历史发展全景,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婚姻性质认定学说的源流变。总的来说,西方婚姻性质的认定历经了圣礼模式、社会等级模式、盟约模式、联邦模式、契约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从圣礼到契约的过程。

关键词:西方婚姻;宗教;个人权利



文化边疆观的构建及其运用

 ——《王者无外:中国王朝治边法律史》述评


作者:李鑫、王瑞坤 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中国边疆法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有较为丰富的个案研究却无系统的治边史梳理;其二是缺少符合中国法律特征的理论范式,以至于无法正确辨识中国古代边疆法律。《王者无外:中国王朝治边法律史》一书对这两大难题予以了回应。该书紧扣文化边疆观展开,创造性地将文化边疆观引入边疆法学研究中,采取大历史观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治边法律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为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治边的总体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边疆法学研究的展开和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理论建构与材料分析的双重贡献,该书在学术研究,亦或法治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可被视作边疆法学领域的基础性文献。

关键词:边疆法学 ;文化边疆观;治边史 



法律史评论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