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世博有缘》(连载5)申博形势严峻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提交申办世博会的报告后,激烈的竞争开始了。六个申办国各显神通,加紧游说。

申办世博会与申办奥运会不同,奥运会只陈述一次,而申办世博会要陈述四次,从2001年到2002年,每半年陈述一次。2002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在12月3日的国展局全体大会上就要投票决定胜负。7月2日举行的131次大会尤其重要,大部分国家的投票态度基本上在九十月份决定。131次大会上陈述的成功与否对代表们的态度会有很大影响。

主办世博会的三条件

一个国家是否有资格主办世博会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

一、世博会的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与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有关;

二、申办国同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双边关系好,对方就会投你的票);

三、对参展国是否有利。

在六个申办国中,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中国受到的外来阻力和困难最多。特别是在2002年上半年,竞争的气氛越来越浓,针对我们的各种“说法”也越来越多,只要有空可钻,必定会出现各种针对我们的流言蜚语。

2001年11月2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巴黎出席有关上海申办2010世博会的记者招待会

在2001年11月的130次大会上,徐匡迪市长用流利的英语作了精彩的陈述。他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突出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表示希望通过主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与世界各国探讨现代城市的发展之路。

徐市长表示上海将给发展中国家以优惠,使他们都能参加世博会。徐市长在会下约见了许多国家的代表,他那真诚、谦和的态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大会上,中国代表团的陈述获得了好评。国展局的许多代表认为我们的主题选得好,在当今世界,一批发展中国家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伴随而来的城市化带来许多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临阵易将风波

可是徐市长回国不久就辞去了上海市长的职务。顿时,巴黎谣言满天飞,有的报纸乱加猜测说,徐市长在巴黎承诺太多,引起中央政府的不满,所以受到了“撤职”处分。

市长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市长的个人魅力很重要。现在徐市长突然辞职,不能不引起各种猜测。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焦虑地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不知道临阵易将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对外界的谣言并不相信,但是心里也很着急,我们正处于申博的攻坚阶段,申办城市的市长却换了,新市长接手后,会有一段熟悉过程,申办工作在他日程上的地位会下降吗?申办工作能保持连续性吗?已有的协调机制还继续有效吗?……大部分参与申办的同志觉得这一人事变动很突然,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心里七上八下,最担心的是这件事影响上海的申博势头。

幸好,过了不久,我国报上刊登了徐市长出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消息。我们还从国内获悉,徐匡迪是因为年龄原因辞去上海市长职务的。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们便能理直气壮地对国展局的代表们做工作了,把有关情况告诉他们,他们都能理解。

我们还针对报上的谣传指出,徐市长的承诺是上海市政府的共同承诺,新市长会以同样的诚意来实现这些承诺。而且接任的新市长从开始就参与申博的事务,对工作是熟悉的,保持连续性是没有问题的。这一小小的“风波”终于平息下来。

国展局考察团访问上海



以卡门·塞雯为团长的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在上海考察

3月,国展局的考察团访问上海。那时徐市长已调到北京,但是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我们了解到考察团成员对徐市长辞职仍然心存疑虑。我想,能不能通过考察团的访问,彻底打消人们的疑虑呢?关键是让徐市长出面会见一下考察团,让考察团放心,徐市长没有“挨整”。我向国内提出了建议,国内采纳了,有关方面安排徐市长参加吴仪国务委员宴请国展局考察团活动。

考察团回到巴黎后,高兴地对我说,见到徐市长了,他仍关心上海申博的事。他们信服了,认为中国政府仍然重视申博工作,其承诺是真诚的。考察团成员私下还主动向国展局的代表们谈到他们见到徐市长的情况。

最后,考察团的报告中对上海的评价很积极。这对上海申办是很大的有利因素。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申办工作形势严峻

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在巴黎出现一种针对我们的观点:中国有了奥运会,还要申办世博会,“不能把好事都给中国”。还有人(显然是非亚洲申办国)提出,2005年的世博会将在日本爱知县举行,2010年世博会该轮到其他地区了,不能把21世纪头10年的两个世博会都放在亚洲,要提倡“地区平衡”的原则。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广泛传播,对我们很不利。

莫斯科


在关键的131次大会前一天,法国《世界报》广告版上刊登了俄罗斯的一位“观察家”亚历山大•甫罗霍洛夫写的长篇文章,大谈莫斯科举办世博会的优势,特别强调俄罗斯是民主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主张欧洲一体化,已有许多欧洲国家表示支持莫斯科主办世博会。

他说,是否支持莫斯科主办世博会不仅是一个政治和经济问题,也关系到世博举办的公平性。他影射说:“中国负责申办世博会的是一位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这说明我们的中国同志对此是多么重视。”

在我们的对手中,俄罗斯确实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在130次大会上的陈述很出色。一开始就由卡西亚诺夫总理通过卫星向大会发表演说,表示俄罗斯政府对莫斯科申办世博会的大力支持。

屏幕上的俄罗斯政府首脑面对着台下数百名代表、记者,侃侃而谈,很有现场感,大家感到颇为亲切。

接着,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介绍了其世博会的主题:“资源、技术、创意”,他列举了莫斯科引为自豪的世界级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中心意思是“资源、技术、创意”这三样莫斯科都有了。

卢日科夫讲完后,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宇航员,他们从太空向与会者问好,并提醒大家:“2010年是人类登上太空50周年。届时,在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的祖国,在科学之都莫斯科举办世博会,更加有意义。”莫斯科的陈述紧凑、生动,突出了俄罗斯的资源和科技优势,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上半年,莫斯科游说的势头很猛,他们对国展局考察团的访问也做了充分准备,考察团回来后,对莫斯科评价很高。

当时俄罗斯国内形势不太稳定,普京处境困难。一些欧盟成员国对普京很同情,决定在申博问题上支持他一下。法国就是其中之一。法国同我们的关系很好,但是他们认为,中国已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次应对俄罗斯“照顾”一下。像法国这样看法的欧洲国家还不少。

波兰


另外有些东欧国家出于传统关系,倾向于支持波兰。因此,我们争取欧洲的选票十分困难。

墨西哥


竞争的国家多,票数自然就分散。在国际组织的竞选中,往往遵循一条潜规则:同一地区的国家相互支持。墨西哥声称,2010年是拉美独立200周年,世博会在一个拉美国家举行有特殊意义。墨西哥是拉美地区的大国,又打出这张“王牌”,自然得到了不少拉美国家的支持。

中国


我们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游说工作,江泽民主席亲自写信给各国元首,寻求支持;外交部要求各驻外使馆对驻在国有关领导,甚至对最高层做工作;上海方面多次组团到各成员国游说。

这些工作加深了有关国家对上海申博的理解,但是不到表决的时刻,多数国家不会斩钉截铁地说:“好,我们一定支持你们。”他们的表态往往是可进可退,留有余地的。当时,我们对到底能拿到多少票,心里没底。

我们认识到,六个申办国各有优势,但优势不是绝对的,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要取得胜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我与世博有缘》吴建民、施燕华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鹏鹏



/ 阅读前文 /


01

 三个“第一”

02

中国第一次世博会举办地——丁家桥

03

上海的最后一根大烟囱

04

申博的外围战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与世博有缘》(连载5)申博形势严峻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