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雷泉:提升眼界,放大心量

王雷泉 法嘉LAWPLUS
2024-09-07

在这个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多样、压力和焦虑也日益加深。在如此纷扰的环境中,法嘉特邀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作为“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分享拓展单元的导师,为学员们讲述真理与自由,找回内心的安定力量。


导师介绍


王雷泉 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曾任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宗教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哲学和宗教学原理。主要著作包括《摩诃止观释译》《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禅与西方思想》《中国佛教的复兴》等,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译文二十余篇。


境界与心眼相关,本节谈提升眼界,开佛知见;放大心量,量周法界。


王安石有二句名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佛教谈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代表着五种知见。知见,是主体观察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有什么样的知见,就有什么样的境界。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我们处于最底层的肉眼,认识世界带有先天的局限性,所谓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狗眼看人低,说的就是我们认识的局限性,而且认识中还经常会出错。你看我的肉眼还是戴副眼镜的处理品。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科学手段,与眼镜也只是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今天的科学无法证明天堂地狱鬼神的存在,但也无法否定它们的存在。



正是因为人深刻反省自己认识能力的局限,于是就打开另一种视角——天眼。古今中外,所有的民族和文化传统,毫无例外都产生了巫术和宗教,试图用神秘的力量,解决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正如鲁迅先生讲的: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对于巫术和宗教中存在的神秘力量,佛教并不否认,但佛教认为天眼依然是凡夫境界,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反对炫耀神通,以免误入歧途。我们不能停留在凡俗的肉眼,也不能着迷于天眼的神秘。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慧眼,就是佛教缘起性空的智慧,把所有主观的偏执放下,让主体认识与客观实际完全相应,如实观照事物的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就是一切皆空。


很多人误解了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空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智慧,把所有主观强加给事物的错误知见,所有主观虚构的东西彻底剔除。


比如说,现在我手中端起的这个东西,叫做茶杯。但可不可以说它永远是茶杯呢?不是的。现在说它是茶杯,因为它符合构成茶杯的几个条件,有容器、水、茶叶,我在喝它,故对这个众缘和合的暂时现象,赋予茶杯这个符号。但我们不能说,它只有茶杯这种独一无二的实体性。条件关系改变了,它就不叫茶杯了。如果里面放的是酒,它就是酒杯。如果我在这里抽烟,它就是烟灰缸。如果放上笔,它就是笔筒。它有无限可能性,一切随时空条件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没有茶杯的自性存在。所谓永远不变的茶杯自性,并不是它的真相,这只是我们主观虚构的产物,是主观认识上的妄执。主观错误的认识,必须用强有力的空的智慧来消解。茶杯是因缘聚合的暂时产物,以缘起故,没有茶杯实体性的自性,无自性故空。


空就是事物的真相,无以名之,强名之曰空。慧眼,把我们以往错误的认识剔除、消解,回归到事物的实相。故《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们要透过幻象,看到事物的真相。


光看到事物为空,掌握了真理的普遍性还不够,还要掌握真理的多样性、特殊性、具体性。


佛教在人间传播,要教化上至国王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各色人等,就要讲不同道理。用一把钥匙打开千万把锁的只有两种人:小偷和开锁匠。用一种药能治所有病的,好象只有万金油,当然什么也治不好。菩萨要对机说法、因材施教,那就要现身说法,面对什么样的众生,菩萨就呈现什么样的形象来度化人,那就是菩萨的法眼。


法眼,把一切为空的真理普遍性,上升到真理的具体性,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而佛眼,就是佛教最高最圆满的智慧。禅的智慧,就是帮我们打开佛的知见。



以上用佛教的五眼说法,分析了五种认识的层次。

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心与世界的关系。这里借用道家的阴阳鱼图,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白的,表明我们心灵中,半是天使,半是野兽,可以上升为天使,也可以堕落成为魔鬼。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一个方面,从认识论和心理学角度看心与世界的关系,涉及到身心关系、主客观关系。今天主要谈心与境,也就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佛教告诉我们,人在没有达到佛的智慧之前,认识到的仅仅是表象、假象、幻象。所以佛教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是我们主观投射的产物。佛教告诉我们,要透过表象,透过假象,去认识真相,要观照实相。



上篇文章中讲过,佛是觉悟者,佛教就是追求觉悟的宗教。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觉悟呢?因为精神被污染了。请注意,思想觉悟、精神污染这些术语,通通来自于佛经。


精神的污染(或说染污),就是烦恼。烦恼又翻译成,琼瑶有小说《心有千千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打结。烦恼、结、污染,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中医所说的漏,如鼻渊、肛漏。烦恼如葛藤一样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又叫做缚。烦恼的根源在于不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实相,扭曲了自我与世界的真实联系。


佛教把障碍我们对真相认识的源头,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对贪婪欲望的追求所形成的障碍,叫做烦恼障。最大的欲望无非是财、色、权,有如成语所说:利令智昏、色胆包天、权迷心窍,让你神智无知,迷了心窍。


另一类是所知障,来自知识的局限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如一叶障目、盲人摸象。人们就是被这两种障碍,遮蔽了对真理的认识。所以要知道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定要把我们的认识从所知障、烦恼障中解放出来,才能接近、把握事物的真相。


起惑、造业、受苦


第二个方面,从伦理的角度来探讨凡俗生命的流程。我们把十二缘起支,浓缩成起惑、造业、受苦三个环节。,就是烦恼、污染、结、障。,因起迷惑而产生错误的行为。,为错误行为所承担的苦果。所以,内在精神的污染,造成错误的行为,带来相应的后果,就造成现在不完美的生命状态,以及所依存的环境。


以邻为壑的污染心态,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就造成各种各样的环境恶性事件。所以,心的清净还是污染,就决定造下的是善的还是恶的行为,从而决定我们生命的流向,是向上走向天堂,还是向下走向地狱。


佛教以心的污染还是清净与否,解释流转与还灭的原因。流转缘起的箭头是向下的,跟着烦恼走,顺着污染的心灵、错误的行为,造成现在受苦的后果,生生死死在六道里面轮回。


佛教并不是简单说明这个生命流程,正如马克思说过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佛教揭示了起惑、造业、受苦的流程以后,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即还灭缘起。既然造成错误行为和痛苦结果的是错误的思想,那就要从根本上改起,把惑破除,把无明转化成明,我们就获得了解脱,使我们的生命离苦得乐。佛教不仅是说明世界,它为我们生命的改造、环境的变革提供了实践的依据。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第三个方面,从更广阔的社会学、政治学角度,来看待我们的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刚才讲过起惑、造业、受苦,个人所造的业叫做别业,无数个体所造业的聚集叫做共业。


生命不仅受个体别业的制约,还在更大范围内受到共业的制约。共业最小的单位是家庭,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皆有很深的因缘才相聚在一起。共业圈从家庭,到学校、城市、国家、世界层层放大,乃至企业文化、行业品牌、城市风格、国人形象,皆是共业。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是绅士淑女,有多么优雅,我们同时承担着整个上海人、中国人的共业。佛教的社会责任感,就从共业与别业的辩证关系里推导出来。


菩萨以他为自,只有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菩萨才能最后圆满成就佛果。由此形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思想和菩萨愿行。慈,是无条件给予他人快乐;悲,是把别人痛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在受苦一样。环境问题也是如此,环境是人类行为造成的,要改造环境,就要改造我们人心。所以菩萨精神不仅仅是感情的放大,也是理性的抉择。从正报与依报、共业与别业的辩证关系中,感受到菩萨改变环境、改造社会的大悲心。


头头是道,圆融无碍


第四个方面,从宗教哲学角度看心与终极存在的关系。终极存在,只有佛才能把握,这里用一个圆球来描述佛菩萨所面对的法界。我们凡胎肉眼所看到的,只是球中某一个点、某一条线、或某一个板块。不管是点、线,还是面,都是平面认识,都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通通是凡夫之见。佛所认识的,是一个圆球的世界,而圆球上任何一点与圆心都是等值的。佛教讲圆,即指没有片面性,不执著,没有偏见。开佛知见,即要达到悟道者头头是道、圆融无碍的境界。这个圆球包括了世间和出世间,以此法界的全局观来处理世间与出世间的关系。


从理体上讲,我们的心与佛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与佛所掌握的终极存在是等值的;从事上来讲,要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


佛教的智慧,不是让我们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让我们生存在这个滚滚红尘中,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或者做到尽量不湿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要有佛一样的眼光和胸怀来处理人间的事务。


讨论过心眼与境界的关系后,现在可以做一个小结。


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心是生命升堕的枢纽,也是决定众生净垢和世界治乱的关键。现在我们选择向上的生命进路,纵向展开以成佛为中心的向上途径,横向展开为心与众生及环境的关系。向上,成佛是生命的最高价值,这就是我们生命的高度。生命的横向坐标,联结着社会和环境,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广度。高度,要做到见与佛齐;广度,要做到量周法界。生命在走向觉悟的过程中展开,关键是净化我们的心灵。所以,精神净化就成为我们个人修行和社会变革的实践枢纽。在上求下化的过程中,提升个体生命境界,净化我们的社会,改善生存的环境。


本文转载自 哲思学意

摘编自《王雷泉: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作者:王雷泉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法嘉LAWPLUS立场,插图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如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你希望提升眼界和心智,在集体焦虑的时代重获自由人生,欢迎报名参加“法嘉·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与王雷泉教授一起发现真理与自由!




热门课程


【招生简章】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招生简章

企业VIP法商内训定制服务

资质认证 | IAPP隐私保护人员认证培训


热门文章


从典型案例看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企业出海的风险防控

法总修仙感悟

你看,她们笑得多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嘉LAWPLU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