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节日文化系列丨腊月二十三VS二十四,小年的南北差异是怎么来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研语文 Author 七月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南方地区过小年和北方地区不同,多在腊月二十四。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是年节准备工作开始的日子,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打扫房子,为辞旧迎新做准备。


何为“小年”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

早在几千年前,勤劳的中国人民就根据天时和物候的变化转换,以年度为周期调整自己的生活,以适应农业活动的开展。

“年”,在甲骨文中作“”,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

邢昺疏《尔雅》: “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农作物成熟代表着旧的耕作周期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耕作周期的开始。

▲农迁图   【唐】韩滉

“小年”正是相对“大年”(阴历新年)来说的,即从“小年”这一天起,正式开始作迎接“大年”的准备。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谓之交年,民间祀灶。”

清代褚人获《坚瓠续集·大尽小尽》也记载: “宋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


小年祭灶

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祭灶、吃灶糖、扫尘的日子。祭灶的传统在宋代就出现了。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司命即“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的简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灶王爷”。

▲《清平乐》中的东京开封府

在民间传说里,灶王爷不仅主管灶火,也是一家的保护神和监察使。灶王爷目睹了一整年这家人的所作所为,到了这一天,便会去天上向玉帝禀报各家的功过善恶。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来决定对这家人的奖惩:如果好事做得多,来年就会平安顺利;相反,坏事做得多,来年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因此,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以消灾减祸,便供奉上一些糖果、糕点,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的传统是人们美好想象和愿望的体现,表现出人们对家庭幸福、无病无灾的期盼与渴望。

如今,传统的家庭祭灶活动在一些地区仍然延续了下来,人们通过参与这样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获得心理上的寄托与安慰。


腊月二十三VS腊月二十四

为什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小年”时间会有所不同呢?

从清代开始,出现了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的现象,同时一些地区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的传统。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与清代皇家祭祀中的坤宁宫祀神关系密切。

坤宁宫本为皇后的寝宫,在清代主要作为祭祀场所,除大婚外帝后很少在此居住。

坤宁宫祀神是清代最频繁的宫中祭祀。除每年中的几次大祭、忌日、斋戒日,坤宁宫停止祭祀外,几乎每天都有祭祀活动,甚至一天内还分为朝祭和夕祭。

▲坤宁宫祭祀区域

此外,祭祀的神祇也教派不一,除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关圣帝君等等外,还有萨满神、蒙古神等。

在坤宁宫东壁上,设有“东厨司命灶君之位”的神牌。据传,为了节省开支,雍正皇帝曾在腊月二十三坤宁宫祀神时,顺便将灶王爷一并拜祭了。

自此之后,腊月二十三的坤宁宫祭灶被延续下来,小年的日期也随之提前到腊月二十三。京城官民对此纷纷效仿,并且逐渐影响到其他地区。

据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坤宁宫祭灶还发展出一项独特的活动——祭灶唱戏。祭灶当天会在宫中正炕上安设鼓、板,乾隆皇帝还会亲自坐在炕上打鼓拍板,唱一曲《访贤》。

▲乾隆皇帝大阅图   【清】郎世宁

不过,习俗并非硬性规定,受北方政治中心影响较小的区域,仍然保持了原先的传统

以清代湖北为例,作为中部省份,其境内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的集中在北部,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的集中在中南部。

还有一些地区,祭灶与小年的日期并不重合。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但小年仍在腊月二十四。同在一省之中,但差异巨大,反映出习俗转变的渐进式、波浪式过程。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们那里小年是哪一天,有什么独特的年俗活动呢?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往期精选

假日片单丨国际中文教师推荐影片不完全指南

日拱一卒丨“不良人”究竟是什么人?

教学锦囊丨如何将长篇小说和电视剧融入中文课堂?

教学锦囊丨节日课堂的正确“打开方式”

节日文化教学丨春节文化教学资源集锦

节日文化教学丨影视作品中的元宵节


本期编辑 | 刘智贤 朱晓琳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

//  外研语文 //

FLTRPChines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