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做不到如预期般沟通与理解【2023Q4】

孔某人 孔某人的低维认知 2024-04-04

0、前言

本文讨论的是沟通双方都有一定意愿进行坦诚沟通、对对方的专业度有一定信任的情况,某方没有意愿、某方对于对方不够信任等情况不在此列。

不少人觉得只要双方都有意愿、双方是相互信任的、双方生理上没有不适的情况、双方目前没有在强烈情绪状态下,一方应该能把自己的观点、思路等等都给对方“说明白”,甚至对方后面“可以”独自按照新的思路去尝试行动。——而这就是本文要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的

在不少人来看,本文的结论是显然的,足够的人生阅历总能让我们发现这点。而本文则试图给此一个解释。

本文的观点其实并非独创,而是在看不少近10年的认知科学内容与近期欧美已经转化为科普书籍的较新研究成果之后在沟通方面的一个自然总结。几乎我看到的各种材料都在某种方向上支持本文的观点,但确实没有看到材料专门来谈沟通的有效性问题,所以我才会单独写一个短文对此做一点讨论。

1、解释框架

人脑的非意识层面、直觉层面几乎可以看作是这个人之前的全部经历与其所有思考的一个结果,或者说一个压缩的模型,以下简称为【个人模型】。

个人模型所影响的范围十分的广,例如个人经历被记忆的过程也是会由个人模型所决定。一般都知道人的记忆是不完美的,并且可能被填入一些“幻觉记忆”,这其实可以看成是历史经历在个人模型上的投影所保留的内容,在记忆被唤起时是投影的信息被个人模型所还原。(展开阅读方向:认知科学)

人的意识层面也会通过直觉和记忆被个人模型所强烈主导,我之前篇文章专门讨论了人的逻辑思维也会强烈的被个人的直觉推理过程所主导,对此不理解的读者可以去看这篇文章:我劝你放下对 完全理性的崇拜【2023H2】(展开阅读方向:认知科学)

我看到的一个让人非常惊讶的例子是: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5-10岁)所接触到的语言并不区分某两个发音,那么这个人长大之后甚至几乎无法认识到这两个发音是不同的。即使是人通过感官感知世界的层面都会受到人历史经历(也就是个人模型)如此强烈的影响。(展开阅读方向:语言学)

既然人脑的一切几乎都受到个人模型的影响,那么两个个人模型差异很大的人在一起沟通时会如何呢?这时沟通过程大概是很糟糕和低效的,而且一般沟通的双方可能都认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由于人都是过度自信的,所以一般都会把问题归咎于对方存在某些缺陷,例如“对方是傻逼”、“对方没有逻辑”、“对方的思路自相矛盾”、“对方的人生阅历太浅”等等。

一般已经能够意识到与不同语言或者文化的人沟通比较困难,但实际上这种困难在很多其他方面不同时也都存在,只是很不容易意识到。个人模型的多样性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多,即使你已经相信了这句话也是如此。

2、一些推论

【1】个人模型差异很大的人之间沟通是很难的

如果在与人沟通时发现某个话题上很困难,那么要想到这可能是双方的个人模型差异较大导致的。未必是对方“明知真理却就是在跟你抬杠”,大概是对方跟你的认知真的很不同。

想要拉齐两个个人模型差异很大的人,比较可靠的方式是要大量的沟通,例如师傅带3年徒弟这样的沟通量。但很多时候至少有一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时间成本,这导致这种方式很难广泛使用。

但我还是建议希望讲清楚自己的观点的人应该花更多一些时间在“沟通”方面,例如说花2个小时撰写一篇文章。在有过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这种文章的写作是一种可行的选项,虽然仍然会有不少人看完之后仍不理解,但至少比当面沟通时候的争论、线上IM交流中的破碎对话效果还是要好很多的。

也许指望与所有的人都能相互理解就是个不切实际的事情,只要沟通双方能够知道对方是这样的观点就行了。

并非所有人都能认知到“原来不是我错了,也不是对方错了,而是我们的认知不一样”,就算自己能够明白这点,对方经常也没有这种认知水平,只会得到结论:你是傻X。这似乎就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一般也不知道需要再做多久的沟通量、还要沟通那些方面才能让对方某种程度上理解你“并没有问题”。

从这角度来说,钱真是伟大的发明,双方对钱的价值认知基本是接近的,不需要太多的认知拉齐就能够达成交易。如果不用钱只是从利益来考虑的话,一方对于“另一方对于某种选项的利益认定”的估计准确性就要低很多很多了。

【2】提升自己的沟通有效性

首先要认识到对方一般即不傻也不笨,而可能是自己还无法理解、甚至很难理解的某种认知方式。

自己的目标并非改变对方的认知,这成本太高,很多时候主要在于做适当的沟通,让对方能够接受、合作、按新的方式行动。

【3】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型

如果自己确实希望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几种常见的方式,但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 更多更多地与目标认知方式的人沟通,并尝试理解他们

  • 大幅地增加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历、体验

  • 在自己的思考中反复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思考过程和结论也会成为个人模型的输入数据。


【4】避免陷入糟糕的认知模型

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思考,也都会成为个人模型的输入数据,如果你认为这并非自己应该去“学习”的方向,那么应该采取方式来改变个人模型的输入数据的主要部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