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院故事会 | 隔水青山似故乡

胡琳 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2022-06-09


CI Stories

孔院故事会


作者

 

胡琳

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自2017年12月

2020年11月任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前言

翻开我的护照,上面密密麻麻的出入境章,记录最多的国家是泰国。2010-2020,整整十年,数十次的往来记录,见证了我与这个微笑国度的不解之缘。我和泰国的故事,得从2010年的冬天说起……



初识暹罗


2010年1月15日,我第一次踏上泰国的土地。彼时,我是西南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孔敬大学邀我作为西南大学与孔敬大学联合培养“2+2汉语本科项目”班主任赴泰,为即将前往西南大学学习的泰国学生做行前指导。当时的重庆,正是漫长而阴冷的寒冬,一到泰国,迎接我的是蜀地难得一见的阳光、好客的泰国同行、酸酸甜甜的冬阴功、路边盛开的三角梅、温和有礼的人们……这些都让我对泰国有着美好的“初体验”。但那时没有想到,我对泰国的体验,远不止一生一次。



中文老师 VS 孔院院长


2016年底,作为西南大学选派的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我再次来到泰国工作。


记得我参加中方院长选拔面试时,面试官问我:“你以前当老师,管理经验比较欠缺,你觉得你能够胜任孔院院长的工作吗?”当时怎么回答的我不记得了,但这确实是我上任后也经常自问的问题。迷茫中,我决定一边行动一边寻求答案。


那段时间,我将孔院的9个教学点和周边几十所学校跑了一遍。在其中一个教学点,志愿者告诉我,她一个人,要给全校600多个小孩上中文课。上课是在一间大教室,孩子们席地而坐,东倒西歪,同一教室还有其他班级在上别的课,中间只间隔了一两米的距离,教室里闹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老师需要极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才能把孩子们“锁定”在自己的课堂上。


这种一校一位中文老师的情况,在泰东北乃至整个泰国都相当普遍。当地学校的中文教学负责人跟我说:“孩子们很聪明,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最快的阶段,我们希望他们能学习中文,以后多一种发展的选择。”


泰东北靠近老挝,是未来中泰铁路的重要站点,因此当地的职业院校,想送学生到中国去学习铁路技术,中文是他们去中国学习的敲门砖。当地职业院校的校长告诉我,我们孔院开办了第一届“中泰高铁汉语培训班”以后,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突然有了学习中文的动力,以前每周一节的中文课对他们来说是负担,现在学生们都以学好中文、到中国去学习铁路技术为人生目标。


海外中文教学的情况,比我在国内教学时复杂得多,即使是我这样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也未必能应付自如。而作为孔院的管理者,我感到责任重大,我非常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为这些热爱中文、向往中国的学生们做点什么。眼前的路渐渐清晰起来······


紧接着,我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尝试:


 中泰高铁汉语培训班

“中泰高铁汉语培训班”是全球首个孔子学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语言培训项目。四年来,从“中泰高铁汉语培训班”走出了200多名学生,成为泰国第一批既懂中文,又掌握先进铁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看着这些原来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的职业院校学生,登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首届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的领奖台;能面对镜头,用流利的中文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我和孔院的老师们,既为他们,也为我们的工作感到骄傲。


YCT智慧汉语课堂

2018年,我们和国内企业合作,在当地学校设立“智慧汉语课堂”。课堂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在线课程,短短两年,已有10所学校的近6000名学生使用智慧汉语课堂学习中文。


在第一批设立智慧课堂的孔敬市越甘中学,本土老师洪绍玲激动地跟我说:“我在这里教了二十年中文,但是我们学校的条件很有限,孩子们也没有机会去中国。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汉语教室,他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从建立YCT智慧汉语课堂起,该校每年参加YCT考试的学生人数都在千人以上,也成为了我们孔院最大的汉语考试考点。


 “中国厨房”美食文化节

泰东北属于泰国相对闭塞的地区,时至今日,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的途径仍然十分有限,孔院的活动是他们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孔院大楼底层设计了一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中国厨房”,但一直没有启用。我到孔敬后,开始筹备“中国厨房”揭幕。孔敬一家中餐馆也没有,要物色地道的中餐厨师并不容易。我突然想起中国驻孔敬总领馆有两名国内来的厨师,于是前去求援。


当时的中国驻孔敬总领事李名刚先生当即拍板:“总领馆可以和孔院联合举办这个活动,活动当天我们把领馆的厨师借给你们,领馆全体人员都来支持你们的活动。”我心头的大石落地了,第一届“中国厨房”美食文化节终于排除万难如期举办。


美食搭台,文化唱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前来的嘉宾和参与者都赞不绝口。2017-2019年,“中国厨房”美食文化节连续举办了三届,参与者数千人,成为当地人口中津津乐道的文化盛事。


三年多来,我一直抱着一个中文老师的初心来做好孔院院长的角色,我将以前对几十个学生的热爱,推及到当地所有渴望学习中文的人身上,尽我之力,助他们圆中文梦。


秉着这份初心,我和我们孔院的老师、员工们,三年间组织近3万名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孔院连续三年汉考人数位居全泰第一;倡议中泰方69所职业院校成立“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促成上千人次的中泰职业院校师生交流;建设职业汉语在线课程《到中国,学技术》,面向全泰900多所职业院校,近10万名学生开放;2017、2020年,孔院两度荣获“优秀汉语考试考点奖”;2018年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2018年,被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授予“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


孔敬这座小城,也因为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悄悄开始改变。去年,孔敬的街道都竖起了中泰双语的路牌。不少孔院的学生,成了当地学校的本土老师,带着他们的学生来孔院参加活动和汉语考试。移民局官员、旅游警察,也参加了我们的汉语培训班,他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用中文执法。就连孔敬府尹,我最近一次在领馆的新春招待会上见到他,他竟用中文热情地招呼我和孔院的老师们:“来来来,我们一起拍照。”拍完以后,他高兴地拉着我继续秀中文:“你是人。”我愣了一下,点点头。他又指着自己说:“我也是人。”我只好又点头。见得到我的肯定,他更加兴奋地指着我们一群人说:“我们都是人。”大家配合地点着头,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他乡亦故乡



记得我刚来的时候,去拜访当时的孔敬大学校长柯迪才教授。他关切地问我:“Can you survive in Khon Kaen?”,我说:“Not survive, enjoy.”在座的人听了,一边拍手一边大笑。带着这样的心境,我每天在这座小城行走、感受。现在的我,已经能开着右舵的手动挡汽车熟练穿梭于孔敬的大街小巷;习惯了跟当地人一样,用手抓起一块糯米饭,就着烤鸡、宋当(青木瓜沙拉)一起吃;聚会的时候,可以合着泰东北排笙的节奏跟大家围成一圈跳起南旺舞。孔敬大学理事会到孔院来开会,我和泰方院长分别介绍完自己后,他们开玩笑说,泰方院长看起来像中国人(她本是华裔),而我像泰国人。


何为故乡,何为远方?我这几年的经历说明,若能在此安居乐业,心有所依,“隔水青山似故乡”。


内容编辑:吴晓静 刘希

美术编辑:黄思敏(实习)

点击分享+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