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邹碧华: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 | 数风流人物

北京人大 2022-07-09

学 党 史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5月6日起,中国文明网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系列报道,一起来感悟英雄模范的崇高品格,汲取精神力量。

数风流人物

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

邹碧华


  2014年12月10日,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邹碧华,在赶赴一个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感不适,送医院抢救终告不治,生命定格在47岁。

  2014年7月,上海率先在全国拉开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大幕。邹碧华正是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为了提升法官素质、提高办案质量,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建立法官员额制,即法官占队伍编制总数的比例限定为33%。

  过去,法院内部“混岗”模式导致法官基数普遍高于员额比例。在司法体制改革初期,不少年轻法官,特别是助理审判员,担心员额控制会影响今后职业发展前景。

  是遵循司改精神择优选取办案骨干,还是“论资排辈”?邹碧华强调并且始终坚持,一定要腾出员额让年轻人有机会参与遴选。他认为衡量一个法官的水平不能单凭“计件”,因为“简易案件占用时间较短,疑难案件可能占用法官很多的精力”。

  邹碧华的同事回忆说:“一个双休日,我们把某家试点法院200多个法官的案件办理情况数据交给他,没想到他认为案件难易度无法从数据中看出来,必须看案卷,他让我把这些法官的案卷材料调出来给他看。”

  此后,邹碧华在全国法院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理论,设计多项审判管理评估指标,旨在进一步健全科学评估体系。

  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也是当时上海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邹碧华认为,“摸清现状”是制订改革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他不怕“得罪人”。一方面,邹碧华对上海各级法院审委会讨论案件的数量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在全市法院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各基层法院是否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如果存在,有多少?并且还会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

  此外,邹碧华倡导建立职业共同体,争取各界对司法改革的共识,让法律从业者看见了光亮、增强了信心。

  “有的法官显得非常强势,不愿意多听律师解释;有的法官在法庭上不注意听取律师的陈述和意见,或者在感觉律师陈述和意见与自己内心认知相左时,随意打断律师发言……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会对中国的法治产生巨大伤害。”邹碧华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就在邹碧华逝世的前一天,他所主导推动的上海法院律师诉讼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邹碧华去世后,被先后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法官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的司法责任制不断深化落实;审判管理评估日益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全流程无纸化庭审在更多法院成为常态;更多年轻法官正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燃灯者”,邹碧华一直激励着广大司法干部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


来源:新华社

责编:张雪松


【要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与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同上党史课 栗战书出席
【要闻】北京冬奥组委暨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第四次调度会议召开 蔡奇主持 陈吉宁李伟吉林张延昆出席
【要闻】北京市全面依法治市规划(2021——2035年)全文发布
【聚焦】从“靶向治疗”到“标本兼治” ——“每月一题”系列报道之二
【学党史】民族复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领航篇”
【关注】努力破解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本市5年新增23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关注】“捎带收”中的邻里互助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